圖片來源:unsplash
當然,每個人都有脆弱的時候,失戀、失業、表現不好被罵或是闖禍了等等,失落沮喪的情緒大家都有,但是一旦太超過了,很可能就是你自己的問題了。
「玻璃心」作祟不一定是外在的壓力太大,更多的時候可能是自己的心理出了問題,通常這樣的人自尊心都比較高,又或者成長歷程中有些陰影,導致自卑感比較重。相較於一般人,玻璃心的人接收到任何回饋時,更容易看做是對自己的肯定或否定,進一步直接影響他們的自尊心。
這類型的人判斷事情的歸因時,會比較傾向「內部歸因」,也就是「跟自己的人格有關」,而不是「外部歸因」(跟外在因素或環境因素有關),他們常常覺得所有事情都是自己造成的、都跟自己有關。並且會積極地反駁對方說的話,甚至反過來攻擊對方,這樣的行為其實都是在宣示著:「你錯了!我其實很有價值!」的恐懼心理。(延伸閱讀:《玻璃心》被下架,黃明志經紀公司解釋:「這是一首提倡愛護動物的歌」)
另一種玻璃心反應,則是冷漠的逃避、不去面對別人。他們不去爭辯,也不解決事情,反而是離開衝突的當下,逃避這些衝突,找地方舔自己的傷口,有時甚至躲在暗處反擊否定他的人。
「玻璃心」主要是後天造成的。首先,這跟早年的成長環境有關。學者認為,成長階段如果父母過度控制或溺愛, 讓孩子沒有機會建立完整的自我認知,就容易造成玻璃心的特質。
有一種情況,就是小皇帝、小公主。因為父母極度寵愛小孩,孩子無論做了什麼都是正確的。他們不批評指正孩子的行為,也不接受別人的批評,以至於孩子長大後,面對別人的批評也無法接受。
另一種狀況則是「小囚犯」。從小就被罵來罵去,父母親沒有準則,孩子也搞不清楚自己為什麼動不動就被罰,長大後就容易把打擊歸咎於自己造成。
而這兩個極端狀況,恰恰好都發生在中國近50年的發展歷程上。他們在社會福祉上像個小囚犯,被處處批評,人權議題上、民主、政治,通通都被各國看扁,覺得中國是一個沒有言論自由的極權國家。
然而在經濟上,仰賴著資訊的發展、以及龐大的內需市場,中國在近20年獲得了極大的成功,政府傾全力扶植的產業,把新世代的新創公司、人才寵成了「小皇帝」,開始盲目地告訴自己「我們很棒啊!我們很好啊!」
如果你發現自己也是那種很容易受傷的人,不要跟自己太過不去。玻璃心是可以強化的。
首先,你要培養自覺的能力。下次當你意識到很不舒服的感覺,覺得別人在攻擊你的時候,先記住,察覺這個不舒服的感受。
想想看,逃避不去面對這一切,對自己又有什麼實質的幫助?你可能因為這樣極端的舉動,惹惱商業夥伴而丟掉工作機會,或是得罪了朋友、親人,這不太值得了,不是嗎?
再想想說不定這真的是個好建議?如果是,那麼,給自己最好的下台階就是大方回應:「你的建議很好,我會採用。」相信我,這不會顯示你的軟弱,反而是展現度量,顯示你是個能夠理性分辨是非、果斷又做事俐落的人。
而且,對方的建議獲得肯定,也會降低衝突點、增加好感。這麼多好處,光憑「我接受你的建議」這句話就可以達成,何樂而不為?
最後,你要想清楚自己做事的方式與價值觀。想清楚自己的立場是什麼,也就是要學會溝通。
假設你的立場不同,就要能夠表達出來。如果對方的某個建議確實違背了自己的原則,或是經過你判斷之後,發現對方真的過於主觀,那也需要有個基礎跟他對話,而不是鎖在情緒點上對峙。
總之,不要過分解讀對方的想法,也不要意氣用事,說不定對方的回饋和意見,能夠幫助我們進步。
面對玻璃心的人,則要懂得溝通技巧:先給予肯定,再給建議,盡量就事論事,提醒對方「這跟你本人無關」。如果他對你進行反擊、宣誓自己的主權,請記住「溝通,需要選擇好時機」的原則。
因為發生爭執的當下,是最難改變一個人的時候。你得憑自己的智慧,先想辦法解決問題。
這時不妨問問自己:「這個人的玻璃心,需要你給他教訓嗎?」若你真的覺得「改變他」也是你的義務,就找個大家心平氣和、沒有爭執的時候,私下跟他溝通。
希望以上這些建議,能讓你的情緒反應更具彈性,溝通上能夠兼顧面子和裡子,使你的智慧成為玻璃心的泡綿。
四個步驟強化自己的內心:
Step 1 培養自覺的能力。只要稍微自覺,就會發現 不舒服的感受跟對方的話,往往不成正比。
Step 2 鍛鍊切換角度看事情的能力。可以設想:如果你是旁觀者,會怎麼處理?
Step 3 面對批評時,盡量保持開放的心胸,別太快否定別人的意見。
Step 4 想清楚做事的方式與價值觀。學會溝通,不要過分解讀對方想法,也不要意氣用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