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黑人小女孩們看見「公主跟我長很像」這個影片:
她們眼裡的開心與驚喜,
讓我覺得一切都很值得。
為了她們,我願意多寫一點。
很多人都寫過相關文章,統整論點如下:
【一、迪士尼不尊重原著】
把小美人魚畫成白皮膚紅頭髮,是迪士尼的選擇。
找黑人主角來演小美人魚,也是迪士尼的選擇。
一個公司根據時代(商業)考量,重新製作它擁有版權的作品,這跟原著已經沒什麼關聯了。討論這項意義不大。
【二、迪士尼毀了我的童年】
唔,有可能,你這份傷心欲絕的感覺,的確可以責怪迪士尼。
但我想指出,迪士尼這個選擇,為很多黑人小女孩創造了無可比擬的珍貴回憶,因此我支持迪士尼的選擇。
【三、為什麼少數族群不自己寫故事,為什麼要「亂搞經典」】
你這份疑問,剛好就是答案。
長久以來我們活在白人為主的世界,經典、英雄、知名人物、公主都是白人故事。
多元選角,以及多元選角對某些人帶來的不適感剛好可以提醒我們這一點。
我們。
一直。
活在白人為中心的世界。
【四. 但少數族群難道就不能製作自己的故事嗎?】
你以為他們沒有在努力嗎?
實際上的情況是,一個作品要到「可以被製作出來」中間有無數關卡,是由現行的權力結構所決定的。
權力結構,說白了就是誰有錢 (通常不會是女性、不會是黑人)
五六年前,所有製片大老都覺得「沒有人會對40歲女性的故事有興趣」「女性就要25歲以下,白人、金髮」作品才會賣錢。
結果,有一兩部作品突圍(天知道她們吃了多少苦)
沒想到,觀眾愛死了。
於是有更多相關類型的作品陸續誕生。
那大老們有很生氣嗎?
也沒有,因為找到下一個票房保證,他們也樂呵呵。
【五 ,因為,電影不只是電影】
之前寫過,影視作品會形塑人們互動的方式,也會形塑人們的眼光。
比如我們第一次談戀愛的時候,因為沒經驗,通常都會複製電影的浪漫方式。
影視作品反覆推送「只有白人才是美麗的」「只有白人才有資格當主角」,這對所有人都有影響,這會影響一代又一代的審美(以及世界觀),進而造成錯誤的認知「這世界理應由白人當主角」
(於是每次黑人當主角時,就有人覺得「這怪怪的啊」)
【六、 黑人演小美人魚,這就是政治正確過了頭?】
我不確定你的「政治正確過了頭」的標準在哪裡。
畢竟她是人魚,一個幻想中的生物。
不過,我可以分享我的期待。
我期待,有一天不論哪個小女孩,當她們看到跟自己膚色相近的迪士尼公主不再驚訝感動,而是習以為常。
本文授權轉載自:魏琬容臉書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