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關係經營愛情我們要同居嗎?慢愛世代的生活選項—伴侶共同決定的五個話題

我們要同居嗎?慢愛世代的生活選項—伴侶共同決定的五個話題

255,324FansLike
119,979FollowersFollow
7,421SubscribersSubscribe

近期的熱門韓劇中,張基龍和李惠利主演的「我的室友是九尾狐」描述了女大生李潭誤吞了900歲九尾狐申又如的狐珠,兩人為了順利取出狐珠,不得不開始了同居生活……。

 「同居」是許多戀愛影劇會出現的情節,在影視文化中,常給觀眾一種對關係進展的臉紅心跳與期待。而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在進入親密關係一段時間後,便會和伴侶考量是否要「同居」。

新世代的同居觀?數據告訴我們的事

根據大型資料庫研究「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2001年取樣)顯示,無論是全以全體受訪者或是男、女分別來看,教育程度在國中及以下者,婚前同居的可能性越高,這可能是受限於與教育程度相關性極高的經濟因素,當經濟能力較不足時,而傾向先以同居方式滿足親密關係的需求,而延緩結婚。

而根據台灣長期的追蹤調查(TEPS),在2010年近4千名受訪的25-27歲年輕人中,男、女生各有一半認同:「情侶住在一起,即使沒有結婚的打算也沒什麼關係」;但,也有三成以上的男女不認同上述的觀念,且女性不同意的比例比男性來得高。

IG同居問答結果大揭密為何想要同居?

關於同居的議題,雞湯透過匿名調查,蒐集、簡易整理了以下問題與答覆

慢愛世代≠不願有個穩定的伴

美國研究1980、1990年代出生的千禧世代,發現了這個世代的親密關係有著「慢愛」的傾向,也就是說,這個世代不是不願擁有一段穩定與信任的親密關係,而是能夠認識伴侶的途徑更多,因此讓找到合適親密關係對象的過程拉長。

正是「慢愛」的過程,及對於踏入婚姻的焦慮感(延伸閱讀:要不要結婚?何時結婚?他是對的人嗎?婚前焦慮的困難點),婚前同居的千禧世代人數比過去幾代的人還要多。

而他們同居的理由是:「同居能夠確認這樣的生活是不是彼此都想要的」以及「以伴侶的身分共度日常生活」。因著多樣的生活型態,使得年輕世代拉長了思考的時間,但並不代表不願意做出決定

相關推薦:關於「我願意決定和你相伴」這件事

不知不覺就同居?你有更好的選擇

「我本來一個星期中只偶爾去伴侶家住個一、兩天,不過東西不知為何越搬越多,住的天數也越來越多,後來就住在一起了!」

上面是許多人進入同居關係的寫照。研究告訴我們:在一千多對受訪夫妻中,「某一方或雙方不知不覺『滑進』關係中VS雙方共同做出決定面對關係轉變」,後者的伴侶親密關係發展得比較好

「共同做決定」的概念近似於《與成功有約》書中說到的「主動積極(proactivity)」準則:每個人都有「主動」選擇的能力和責任,當我們採取主動,也意味著我們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反之,也就表示我們在有意或無意間,選擇了我們要受制於環境或他人,也就有可能導致我們將行為歸咎環境或他人等外在因素。

相關推薦:如何找到個人能動性?現在的我決定未來的我

也不妨這樣試想:你或許因為求學、工作而「決定」離家,表示你有了一個新的身份(如:大學生、北漂南漂的新鮮人),你也為將要生活的新空間、環境(例如:找房租房、搬家、找附近可以取貨的商店XD等)做了許多預備。

類似地,當要和另一個過去沒有共同生活經驗的人同住,是否更需要雙方「共同決定」,確立彼此身分的轉變,給彼此多一些預備與角色轉換的時間呢

相關推薦:因為我愛你,所以願意和你克服挑戰

同居小反思

如果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你,正在考慮或已經決定要進入同居關係,不妨先想想下面的問題,問問自己的想法,也和另一半聊聊,讓「同居」的決定為彼此關係帶來益處:

1. 先問問自己:

(1) 我選擇同居的原因是什麼?這個原因是出於對雙方好的考量嗎?
(2) 同居對我的生活帶來的影響是什麼?
(3) 同居是我長期的理想生活型態嗎?我預計它會持續多久?
(4) 我的原生家庭如何影響我在經營親密關係的想法?
(5) 我對於生育、信仰、財務、工作和生活的價值觀是什麼呢?

2. 和伴侶討論:

(1) 我們彼此如何看待同居的意義?有哪些一致或不一致的地方?不一致的地方如何影響我們的關係?
(2) 當我們選擇同居了,對我們的生活會有什麼影響?
(3) 同居是我們長期的理想生活型態嗎?我們預計它會持續多久?
(4) 我們彼此的原生家庭,如何影響了我們經營親密關係的想法?
(5) 我們對於生育、信仰、財務、工作和生活的價值觀是什麼呢?

相關推薦:為何我的愛情會受家庭影響?

相關推薦:你也有離家vs回家的轉大人課題嗎?

同居不同居?做出我們「共同」的選擇

「選擇一個選擇,放棄其他所有的選擇!」(Stanley,2005)

面對選擇彷彿變多、考量卻更增多的年輕世代,需要更長的時間來確認親密關係,但不表示年輕世代不渴望能有一段穩定的伴侶、和伴侶共同生活的藍圖。從「我」到「我們」不但代表了「我」放棄了其他選擇,唯獨選了「你/妳」,也代表「我們」能夠一起在許多的選項中找尋、討論出屬於「我們」的理想生活型態

相關推薦:安全感=信任+承諾!?

本文授權轉載自雞湯來了
文/雞湯來了特約作者宋采臻
校稿/雞湯來了陳世芃、張芷晴、榮淑媚
製圖/ 雞湯來了特約作者宋采臻 、雞湯來了特派員黃子芸、雞湯來了實習生張心怡
編輯/雞湯來了蕭子喬

參考資料
鍾宜吟、蔡明璋(2008)。婚前同居、婚姻價值與婚姻滿意度:台灣民眾的分析。研究台灣,5,43-72。
詹傑勝(105年3月3日)。婚不婚?生不生?年輕世代的婚育觀Part 1。TEPS-B電子報。https://tepsb.nccu.edu.tw/%e9%9b%bb%e5%ad%90%e5%a0%b1/。
Dr. Marni Feuerman. (2017, April 6). The Danger of Sliding Instead of Deciding to Get Married [Web blog message].https://www.gottman.com/blog/the-dangers-of-sliding-instead-of-deciding-to-get-married/
Liz Higgins. (2017, April 3). 3 Reasons Millennials Are Waiting to Get Married [Web blog message]. Retrieved from https://www.gottman.com/blog/3-reasons-millennials-are-waiting-to-get-married/

- Supported by Google Adsense -

Most Popular

More from Author

性諮商師的翻譯學:剝開性關係背後的原話,我只是想與你好好生活

若是現在知道伴侶對性行為並不只是排斥、不願意,而是有許多困難,當困難被拋出來,就有可能有機會被處理,以一個可靠、有系統、能被幫助的心理位置,討論與被回應。伴侶性諮商師就是在這樣的關係討論中,能夠引導的存在。

【好孕論壇】有人不生,有人想生卻懷不上—關於生育,我們知道的都太少了

對於生育,我們所知的都太少了!妳想要有孩子了嗎?或者已在備孕的路上?還是被年齡追著跑而感到迷惘呢?不論是哪種狀態的妳,我們都應該要更清楚生育的路上會遇到的事情,及早準備、才能更好地掌握選擇的權利,做出人生的重大決定。 台灣最關注女性生育健康的媒體「若妳Avocado」即將在2023年1月7日舉辦「一起好孕成真」生育力論壇。

Legacy實境節目《登台之路》:活出真實,那些幕後的台灣獨立樂團

過往唯有商業明星得以獲得資源,在個人演唱會幕後紀實或談話性節目的揭密橋段,出示舞台下的瑣碎與哀愁。終於在《登台之路》裡,這樣的機會交給了近二十年或新生或堅守的台灣獨立音樂人。

區塊鏈遊戲再起,2023年遊戲大作《MetaFame》搶先看!

「區塊鏈遊戲聯盟」為了增加更多人對區塊鏈的信任及理解,於今年11月份盛大舉辦公司參訪暨遊艇Party! 除了深入摩鉅MoreGeek公司一探究竟遊戲開發的過程,也將在遊艇上抽出由BingX交易所提供的USDT大獎,並釋出《MetaFame》的大型神秘利多消息,想要搶得先機的朋友千萬不能錯過!

- Supported by Google adsense -

More Articles

聽什麼音樂,買什麼商品:從Uniqlo和無印良品歌單看音樂與消費的神秘連結

你是否曾經在商場中無意識地隨著音樂的節奏踏步,或在某首歌曲的旋律下決定購買某件商品?這篇文章將揭示音樂如何巧妙地操控你的消費慾望,從影響者文化到品牌策略,探索音樂與消費之間的深層關聯。

婚姻處方籤:離婚就是一段新的開始,何妤玟教你如何與一段關係好好說再見

在努力維繫婚姻關係中,何妤玟也學會了放手。「我很努力去爭取我想要的,但如果我找不到也爭取過了,那麼坦承的面對之後,我就會選擇好好放手。」這一段經歷不僅是對一段關係的告別,更是一個人生階段的結束,對過去的自己說出了那句深具意義的「再見」。

奮力浮出水面的YouTuber金魚腦:環保不需要厲害,只要持續就有力量

兼具環保、旅遊、生活的YouTuber金魚腦,以燦爛陽光的形象,親民的推廣環保議題,除了經營YouTube頻道外,還開了一家無包裝商店,期待自己的理念能在生活中落地生根,進而影響更多人。

從冰河之下奮力上游:「三條魚」詹喬愉,第2位成功登上聖母峰的台灣女性

從小就熱愛在戶外跑跳的詹喬愉,開始登山後也曾因意外墜落至冰河。雖然左腿神經受損,但憑著對登山的熱情、復健與山友的鼓勵,她終於成功挑戰兩座8000公尺的高山,成為台灣第二位登上聖母峰的女性。

「成功補習班」:正視青春的果實,藍正龍導演寫給年少時期恩師的一封情書

成功補習班於2023年9月上映,是導演藍正龍為了紀念生命中的恩師陳俊志而拍攝的,電影裡的故事交織著藍正龍的青春時光,同時也觸碰到親情、友情、愛情三的面向不同的愛,在義無反顧的青春中,找尋自己,同時也在連結著社會。

出道14年才拿下女主角資格,「小8」張允曦自認沒有白走的人生

張允曦以參加《全民大悶鍋》走紅,爾後投身紐約學習表演,期望有更多演出機會,但未如預期。然而,她的堅持和家人的支持讓她不放棄,終於在演藝生涯的第14年主演電視劇。

是演員、是潮模,也是網紅:不再迷惘的迷惘美,電眼女神「李優」

李優,一位多才多藝的藝術家,不僅在藝壇上以演員和畫家的身分嶄露頭角,更在網路上以網紅和潮模的形象受到大量粉絲的喜愛。她的歌曲「迷惘美」不僅在音樂界取得了出色的成績,更成為了她的代表作。擁有一雙被譽為「電眼」的大眼睛,李優的外貌和才華都讓她在各個領域都受到矚目,並且展現出了她獨特的魅力和不同於一般人的神秘氣質。

「街頭故事」李白:如何透過街頭似顏繪,治癒城市中的每一個心靈

19歲的大學生,因為想克服害羞內向的個性,在街頭擺起攤位,挑戰用似顏繪與1000位陌生人聊天對話,也打開了他收集故事的人生,這位收集故事的築夢者就是李白,他是「街頭故事」的創辦人,是一位圖文作家也是自媒體創作者。

在藝術與戲胞中栽種人生:最有號召力的90後網紅「張藝」

2016年因嘎嘎台合作推出的《植不起的實驗室》而開始有了知名度的張藝,在網路世代中,常不禁會讓人停下腳步細細品嘗他作品中的矛盾美感與細膩,但他始終不被任何身份所框架,並且一直在尋找自己。
Total
0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