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失戀又苦無寫作靈感的小說家麥克辛,臨時被堂哥託付照顧懷孕的女友黛芬尼,兩人一起在鄉間暢聊作伴,揭露彼此過往的熱辣情事,曖昧情愫也漸漸升溫⋯⋯。
《我愛你,你愛她,她愛他》是一部法國愛情哲學電影,由「侯麥接班人」鬼才導演艾曼紐・莫芮執導,闡述多段親密關係中的掙扎與歡愉,唯美辯證「愛的真諦」。本片除了入選去年坎城影展、收穫2021「法國金球獎」盧米埃獎最佳影片、法國影評人協會最佳法國電影、橫掃「法國奧斯卡」凱薩獎13項大獎提名之外,也大獲國際影迷好評,討論聲浪不斷,被極力推崇為「想一窺法國人的愛情觀」不可錯過的入門佳作!(延伸閱讀:《美好拾光公司》濃厚法式復古味!邀你重遊回憶裡的美好過往)
從對話開始的親密關係
法國新浪潮電影導演艾力·侯麥(Éric Rohmer,1920-2010)電影古典、自然、簡約、雋永,其獨樹一幟的風格令人過目難忘,尤其電影中對道德領域的探索而非定義。
電影開頭,男女主角麥克辛與黛芬尼就以大量對話大膽地分享回憶,用相似的經歷與內疚感引起對方共鳴,把西德尼・喬拉德的「自我揭露」理論用得淋漓盡致—與人相處,有多私密,就有多親密—一個是背叛好友,與其女友偷情的小王;一個是還愛著主管,卻介入另一段婚姻的小三,兩人帶著被批判的心情「自首」,沒想到竟是巧遇知音,也順勢為後來麥克辛所說的「我們註定會發展成這樣」做了最好的鋪墊。
以大量對話敘事最怕淪為「囉唆」的窘境,不過,導演莫芮巧妙地運用畫面呈現回憶,用「戲中戲」的方式讓觀眾身歷其境,也把眾多出場角色背景交代清楚,非常立體又細膩。莫芮不但汲取了大師侯麥的優點,還往後發展出個人風格,讓這段長達電影二分之一的對話饒有興致。當鏡頭切回「現在」,麥克辛與黛芬尼的回憶合而為一,老朋友的出場彷彿幻想成真,讓黛芬尼走向麥克辛,麥克辛也能走向黛芬尼,這驚喜的安排,也令兩人的關係更趨緊密。
當愛情昇華成哲學,超越框架的出軌偷情
電影裡有兩段對話相當耐人尋味,一是珊卓與卡斯柏的愛情辯論,二是奶奶們的故事:
「只跟看上眼的人交往很自私」一切條件都算計好了,那太現實,不是愛。
「我認為愛情會浪漫滿點,像一人獨享的上天禮物,拋開思念,冒險賭上對的人,而不只是追求個人利益。」
「所以感覺戀愛不算是愛?」
「對,相信愛情就像相信有聖誕老人。」
「有兩個祖母,其中一個對丈夫忠貞不二,不過一次不小心出軌後,就被貼上不純潔的標籤;另一個則風情萬種,不斷出軌偷情,丈夫卻不以為然,因為他知道他只愛她一個。」
在這兩段精練的對話中,我們可以看到角色們對於愛情的不同註解,愛可以是隨機配對的,可以是容許精神出軌的,也可以是性愛分離的。換句話說,即使馮索瓦外遇,他也還是能說他愛露易絲;流連在卡斯柏與麥克辛的珊卓,或許同時否定她對兩個人的愛。這一切是充滿想像空間又多元的。
當然我認為電影並非鼓勵偷情,而是要帶我們思考,在社會文化賦予的「愛情框架」之外,我們該如何定義或不定義愛情,並找到契合的那個他。又,我們真的需要愛情嗎?還是僅僅作為一種義務以符合社會期待?
文化差異-法國人血液裡的多情豁達
最後,從電影一連串的建立信任、慾火焚身,到看清現實,我們來總結一下何謂「法國人的戀愛觀」。
如果說小女生的浪漫在於鮮花美酒我愛你,法國人的浪漫則更接近「把握當下」的無拘無束——建立在我的實際交流經驗,與科學統計出軌率居高不下所得出的結論——因為不容許錯過,所以可以同時喜歡你,也喜歡你,如果不愛了,那就走吧沒關係。
也就是說,相較於民風較為保守的台灣,戀愛中的法國人通常較為「自私」,認為愛應該是一種幫生活加分的附屬品,而非「我必須要傳宗接代」的必需品,因此喜歡或慾望可以凌駕責任之上,愛情的框架裡也並不非得涵蓋專情忠貞,奉勸嚮往異國戀的大家先做好心理建設。
不過,偶爾在電影裡享受這種現實中難以接受的戀愛其實也相當過癮呢。
《我愛你,你愛她,她愛他》節奏輕快,細節精巧,主題深刻卻不沈重,且每條故事線都有值得細細品味之處。個人最喜歡馮索瓦的前妻露易絲這個角色,面對丈夫外遇卻能壓抑隱忍,甚至真心祝福,讓自己能真正抽離、豁然開朗,令人佩服,也描繪得十分精彩。
歡迎大家也來場毀壞三觀之旅~
—————— 𝐿𝑜𝑣𝑒 𝑎𝑓𝑓𝑎𝑖𝑟 (𝑠) ——————
原文作者:Vivian本文經授權轉載自VVN LENS
VVN推薦指數:4.5/5
觀看平台:Friday/myVideo/Catch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