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ⅩⅩK!」 一句爆大聲的粗口,喊出了金鐘57的最高潮,也催出了陳嘉玲代謝盈萱領獎的錯覺。 何以這樣尷尬的失誤致詞,卻反而贏得觀眾的捧腹大笑、寬容以待? 唯有一字能解釋,那便是「真」吧! 要再多添加形容,就是「不矯揉造作」。
而這樣的精神,貫穿在電視劇《俗女養成記》裡頭,不論第一季或第二季,所以本篇提及的《俗女養成記》是將這兩季做綜合解析。
沒有華麗的台北女子圖鑑,俗女們有的僅是對於原生草根的依戀。
不諱言的,當初剛看《俗女養成記》時,一度因為帶入舞臺劇的手法而略感不適應,尤其是飾演陳李月英的阿媽楊麗音,類舞臺劇的誇大表情與肢體,偶爾讓我因為感到浮誇而不小心出了戲,但《俗女養成記》的玄妙之處就在於,你看著看著也就被說服了,因為明白了這或許就是出身自劇場的導演嚴藝文所想要顛覆的傳統電視劇進行模式。
身為與陳嘉玲同樣歲數、同樣沒房沒車沒老公沒小孩、同樣一路向北工作,失業後一路往南歸巢的女子,我們身上沒有華麗的台北女子圖鑑,有的僅是對於原生那草根的依戀。
和臺灣十大建設差不多時間出生的我與陳嘉玲,對於《俗女養成記》中出現的各種居家佈置(如浴室牆上那個附有鏡子的收納櫃、馬賽克磁磚浴缸)、大眾文化(如豬哥亮的歌廳秀、四大天王)、家具(如印有注音符號及九九乘法表的折疊書桌),還是半夜削蘋果見未來老公這樣的都市傳說,那已經不是用共鳴可以形容,簡直是將童年又活了一遍,更別說將小孩帶去學鋼琴那一段,讓家母也忍不住回憶起當年是如何大老遠的送大姊去學琴,最後也跟陳家一樣,鋼琴成了家中的擺設。
接地氣的台詞宛如我們日常般的自然互動
先前曾在從《四樓的天堂》聊你我可能都有的創傷這篇文中提及:《四樓的天堂》臺詞的部分仍稍嫌文藝,另外由阿媽帶大的小綠,兩人對話的語言一臺一國,難免讓我感到美中不足,我想這或許也是為什麼《俗女養成記》能引起廣大討論,而《四樓的天堂》獲得的共鳴卻沒有我預期中的高吧。
《俗女養成記》不論是陳嘉玲人在臺北的華語、英語,還是回到臺南與親友穿插混搭的臺語、華語,聽來都極其自然,反觀讓謝盈萱拿下本屆金鐘獎戲劇節目女主角獎的《四樓的天堂》,在語言的使用上無形間就拉出與觀眾的微妙距離,但它仍是一齣值得一看的優質戲劇。
貼近市井小民的小品歌詞,唱出台語的可愛樸實感
若要問樂壇中誰的風格既能貼近市井小民、又帶著復古可愛、又可以將華語與臺語搭配得毫無違和感,簡直就跟《俗女養成記》整齣劇給人「能笑中帶淚、溫馨踏實、赤子之心」的感受如出一轍,那麼非旺福樂團不可了!
對於金鐘57能新增「戲劇配樂獎」、「主題歌曲獎」我感到特別開心,多久了,從唱片公司發片歌曲搭上戲劇的風潮開始,就很難再看到有一齣劇能有所謂量身打造的主題曲,現在依稀能想起的是《我可能不會愛你》裡頭依照情節就會浮出的角色歌曲,當年如果就能有這兩個獎項,相信抱回的不僅是7項大獎。就像《俗女養成記》劇情中曾出現的《包青天》,我們可以很快就聯想到片頭曲〈包青天〉、片尾曲〈新鴛鴦蝴蝶夢〉,現在問你《後宮甄嬛傳》的歌怎麼唱,你哼得出來嗎?
同樣的時代夯劇,當你在看《後宮甄嬛傳》,聽著與劇情完全不搭的流行歌曲,不曉得你的心情感受是否與我一樣感到一陣尷尬,恨不得能快轉過去,懷念起像是《六個夢》都能發行電視原聲帶的年代,那個只要說出劇名就能把主題歌曲朗朗上口唱出一段的年代,以至於後來看《後宮甄嬛傳》的重播,聽見原創片頭曲〈紅顏劫〉與片尾曲〈鳳凰于飛〉,那種感覺就像長久便秘終於解放般的通體舒暢!
我想戲劇音樂原創性的重要就跟看外國影劇必須聽原聲一樣重要吧,配音員配得再好,終究還是失了原味。對於這兩個獎項增設所將帶來的轉變,我是樂觀且期待的,搭劇打歌一晃眼都十來年了,是時候給戲劇換上一身訂製的戲服,而不是給古人硬套上時裝。
雖然《俗女養成記》的〈莎喲娜拉Sayonara〉、〈蚵仔麵線〉這次沒能獲得「主題歌曲獎」,但我相信連同第一季的〈一人一半〉,都已深植許多戲迷的心中。
註:原獲獎「主題歌曲獎」 〈I Promise〉因不符資格,文化部在11/1公布,〈I Promise〉取消得獎資格 ,由〈蚵仔麵線〉獲獎。
編劇的內心小宇宙速度帶給劇本更多的層次感
上頭提到的「語言」除了靠導演現場的適時調整,最功不可沒的其實是編劇,過去寫過對白的經驗,讓我知道一個劇本裡頭語言的呈現,其實在編劇下筆的時候就已經在內心反覆的演過好幾輪了,別說該用什麼語言呈現這句話,就連這句話的語氣、語調、角色表情和肢體動作,編劇們的內心小劇場可是超乎觀眾想像的精采!所以我其實是很贊成編劇跟戲,並且在片場有發聲的機會,可惜編劇們呢往往苦哈哈,寫完了一齣,還要趕緊為下一餐努力,而拍攝期是如此冗長哪…
嚴藝文、黃小貓(黃馨萱)、范芷綺能以《俗女養成記2》獲得「戲劇節目編劇獎」除了實至名歸,也算眾望所歸了,當初知道第二季開拍,心裡真的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實在是很少有第二季的作品不會翻車的,回想起當初《琅琊榜》把我迷得即便到現在轉到重播還是會停下來看,但是《琅琊榜之風起長林》卻是讓我看到一半便棄劇了,當然確實會因為不是原班人馬而影響,但是縱觀那些引爆討論的好劇,可以在第二季或翻拍電影時與第一季的聲量持平甚至超越,真是少之又少,現在想到的就是《麻醉風暴》跟《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吧。
像是自己雖然對《我可能不會愛你》評價甚高,難免還是會覺得電影版沒能拍成也好,不然你看看《犀利人妻》跟《花甲男孩轉大人》搬上大銀幕,是不是也會突然心生「舊愛還是最美」的喟嘆?
當嚴藝文、黃小貓上臺致詞得獎感言,眼尖的觀眾應該會發現黃小貓就是在戲中教小嘉玲的鋼琴老師,得獎後她在她的網誌寫下一篇《在我眼中你是如此光芒萬丈》,文中的親生弟弟小她僅有十一個月,相較於陳嘉玲與陳嘉明相差九歲之多,我卻覺得她在劇本中無形的帶入自己親身的姊弟之情,這或許連當事人都沒有意識到,看看陳嘉玲與陳嘉明在感情上是如何力挺對方,在生活上又是如何支援彼此,你可能就能恍然明白《俗女養成記》為何給人的感覺如此真?
從搭景、語言、音樂、劇本、選角…等等,全都貼近我們的真實生活,所以即便陳嘉玲沒有偶像劇女主角的完美,但歲數接近的女性們仍是忍不住的入戲,將自己帶入這個角色,與她同悲同喜、與她粗魯率性,一句「FⅩⅩK」只是讓我們更愛陳嘉玲/謝盈萱而已。
綜合以上,還需要問《俗女養成記》是在紅什麼嗎?
本文經柳繪雨授權轉載
實習編輯:陳念渝
核稿編輯:Xenia / Shiuan
作者簡介 :
受臺灣新浪潮電影啟蒙,曾在電影圈門口徘徊,後來走入充滿音符的廣播界,目前踏進動物圈,學習成為飼寵間的傳心、翻譯、溝通師。 不擅舌粲蓮花,希冀妙筆生花,欲將迷戀的影像、音樂、風景幻化為另一依戀的文字,長成一片倉頡森林,與你結一段塵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