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大俠胡金銓》後又重看了《俠女》的我,除了意外地在裡頭找到了洪金寶的身影外,因為有了紀錄片的背景介紹也讓我更加好奇,究竟是怎麼樣的完美主義,能拍到連在霧中搖曳的蘆花都在演戲呢?本文帶您一窺胡金銓鏡頭下的俠女本色。
胡式武俠:連蘆花都有戲
在我接觸到胡導的作品之前,我所習慣的武俠多數都是男性之間爭權奪利的廝殺惡鬥,繁複的武打讓觀眾在兩眼昏花的情境下拍手叫好,而其中的女性角色大多都是以美色使計,鮮少有像胡金銓鏡頭下的女俠們一樣,個個眼神凌厲,冷靜沈著。特別是由徐楓所飾演的楊慧貞,他那眼神上吊的形象,反而更能凸顯他心思縝密、不苟言笑的內心世界。
據說由於胡導嚴厲且求好心切的個性,讓一開始被選定作為女主角的徐楓比起開心,更是感到壓力重重。而胡導不僅會親自調整造型外,演員出身的他,甚至會主動先演一遍給演員看,也因此有影評指出,胡導故事中的俠女們,眉宇間都透露著胡導本人的韻味。而男主角石雋回想起來,也表示當年拍胡導第一部電影時,甚至可以說是照著胡導演的樣子模仿出來的。
比起毫不留白的武打場面,在胡導的武俠世界裡,他認為武林中人之間的比劃都是拿命在拼搏的,出招者應是絕不輕易出招,但在過程中不斷地思索著尋找一個破口,向敵人使出致命一擊。當年從香港來到台灣拍戲的胡金銓,因為台灣的武行並不如香港完善,因此在本片中採用了精巧的剪接,加上彈簧床的彈跳特效,塑造出武林中人身輕如燕的工夫、流線緊湊的對戰節奏。
一波三折的製作過程
當年拍完《龍門客棧》後在港、台、東南亞皆大獲成功的胡金銓,卻不曾想《俠女》在獲得坎城技術大獎之前,會是一部如此不被公司、觀眾待見的一部作品。求好心切的他,耗時三、四年的時間才完成這一部作品,嚴重超時、超支的情形下,也讓胡導與聯邦電影公司心生齟齬。最後雙方達成協議,由胡導加拍畫面,將作品拆成上下集上映,但這一作法不僅沒有為公司挽回票房營收,連導演本人都無法接受最後的成品。
本想請公司協助參展坎城,但是公司卻不願再為造成嚴重虧損的《俠女》增加支出,於是在國外影評人的協助下,胡導最後向聯邦購回歐美版權,自行剪為三小時導演定剪版送展坎城,最終獲得坎城殊榮,並賣出國際版版權,才彌補了本片的虧損,但胡導和聯邦的緣分也已盡,而後世所流傳的版本是否為胡導當年所剪的坎城版本,也不得而知了。
作品不凡之處:刀光劍影下的一縷禪意
和胡導之間有著超過60年的距離的我,其實更為熟悉的導演是徐克、李安、吳宇森等人,那些曾在我的小世界裡被蔚為大師,甚至認為無人能超越他們的作品,包括《新龍門客棧》、《臥虎藏龍》等,居然都能在胡導的作品裡找到後人所致敬之處。原來我一直嘖嘖讚嘆的作品竟是另一個大師的幾處精華而已,怪不得徐克會認為,後世再怎麼努力,也逃不過胡導的影子。
另一個很有趣的點在,現代如007、金牌特務等系列電影總是以紳士等形象美化、包裝這些人物,讓我們都忘了這些角色背後的組織體制是如何造成戰爭、死傷,畢竟沒有一部特務電影是看到特務與敵人化干戈為玉帛,在咖啡廳裡和對方達成協議,他們總要見血的。於是在胡導的作品裡,經常能見到「官府迫害忠良,大俠群起反抗」的情節,為的是透過講述中國東廠、錦衣衛乃至世上多少特務機構的故事,帶出他們是如何跨越道德底線、濫殺無辜的腐敗組織。
甚至在長達三小時的劇情裡,最後一小時的篇幅都是有關慧圓大師如何助楊慧貞等人脫離東廠追殺,以及大師超脫生死、立地成佛的故事。有人可能會覺得這部分多了吧?讓壞人就地正法就夠了吧?但我想胡導總是希望能在故事中帶出唯有放下仇恨、終止戰爭,才有安居樂業的一天。後來我甚至有種,單單以「時不我與」四字帶過胡導的生平還是有些輕描淡寫了。
本文經迪話街影城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實習編輯:陳念渝
核稿編輯:Xe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