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社會實踐文化是枝裕和新片《怪物》:三位大師共奏出的交響曲,用層次堆出細節

是枝裕和新片《怪物》:三位大師共奏出的交響曲,用層次堆出細節

255,324FansLike
119,979FollowersFollow
7,421SubscribersSubscribe

電影《怪物》集結導演是枝裕和、編劇坂元裕二、配樂坂本龍一,一舉拿下2023坎城影展「最佳劇本獎」及獨立獎項「酷兒金棕櫚獎」兩大獎殊榮。擅長拍攝家庭及兒童題材的是枝裕和,在電影中聚焦校園霸凌,從事件風暴走進兒童的內心。

「他們都說我是怪物」拉開序幕

對兒子疼愛有加的單親媽媽早織(安藤櫻 飾);和母親相依為命的湊(黑川想矢 飾);和他總是天真樂觀的同學依里(柊木陽太 飾);為學生著想的保利老師(永山瑛太 飾);還有新喪孫子的小學校長(田中裕子 飾),所有人都在平靜的小鎮裡過著看似安穩的日子。最近,學校卻傳出霸凌事件,牽涉其中的所有當事者卻各執一詞。社會與媒體也開始跟進關注,事態愈發嚴重。在某個暴風雨的清晨,湊與依里卻突然失去蹤影⋯⋯究竟,「怪物」如何形成?誰又是真正的「怪物」?

電影《怪物》,安藤櫻飾母親早織。圖片來源:電影《怪物》

是誰掉進地獄?不斷重複的死亡意象

電影開場,即點出「地獄」意象。早織目送湊出門上學時,告誡湊小心走在白線裡,踏出白線便會掉進地獄。後來,湊因跳車摔傷進了醫院作檢查,離開醫院時,早織和湊沿路走著,早織也不小心踏出了白線,她脫口說了一聲:「我也掉進地獄了。」這個意象反覆出現,讓人不得不在意。是枝裕和用了整部電影的時間,打造地獄。

這讓人想起1930年代中國新感覺派作家穆時英的名作〈上海的狐步舞(一個斷片)〉,開篇第一句便是:「上海,造在地獄上面的天堂!」榮華繁盛的城市,內裡竟是無間地獄,說的正是《怪物》裡的這座日本小鎮,造在地獄上的天堂。在教師眼中,家長是怪物;在家長眼中,教師是怪物;在父母眼中,小孩是怪物;在學生眼中,同儕是怪物。在小孩眼中,所有人乃至整個社會,全是怪物。怪物與怪物之間,互揭傷疤、互戳痛處。而若要問是誰掉進地獄?那便是整座小鎮、所有人物,都掉進地獄了。

電影《怪物》劇照,永山瑛太飾保利老師。圖片來源:電影《怪物》

世態盡是「炎」與「涼」用對比拉出層次

人們謠傳起火的大樓裡有間女孩酒吧,保利老師當時就在裡面;聽說單親媽媽都對小孩有著過度的保護欲;校長好像才是真正開車輾斃孫子的肇事者;學校發生的霸凌問題亦撲朔迷離,所有事件越燒越烈,火勢持續延燒。大雨滂沱的清晨,湊與依里索性消失,早織和保利在雨中焦急尋找,彷彿直到被雨沖洗,才能透徹懂得孩子的心思。本片用大火和暴雨為電影定調。火勢越燒越旺,暴雨越下越大,盡顯世態的「炎」與「涼」。

電影《怪物》,黑川想矢飾湊。圖片來源:電影《怪物》

只有在那個空間裡,我們才能是自己

兩個孩子湊和依里有一處秘密基地,是停在山裡一節廢棄的電車車廂。只要把門關上,就暫時與外面的世界隔絕了。他們在車廂內佈置星球裝飾,再加上幾盞燈泡,狹小的車廂便是浩瀚的宇宙。他們在車廂裡盡情玩著猜猜「怪物是誰」的遊戲,湊的額前是一頭「豬」,依里的額前是一隻「蝸牛」。依里是豬,他的父親說他是豬腦,而且豬永遠看不見天空;湊是蝸牛,有防衛的殼,一遇危險便躲進殼中。可是豬和蝸牛,都不是怪物,竟要被無情的踐踏和宰殺。

電影《怪物》,柊木陽太飾依里。圖片來源:電影《怪物》

我們還是原本的樣子

暴雨讓山裡的土石坍方,阻隔了小鎮對外的聯繫。湊和依里安適躲在秘密基地裡,他們想像電車即將起動,或許能駛向「將來」,麥野湊和星川依里的將來。驟雨初歇,溫暖和煦的陽光灑落,原本攔阻著鐵道的門不見了,湊和依里也找到下山的路徑。

依里問:「我們轉世了嗎?」
湊回答:「應該沒有,我們還是原本的樣子。」

「那真是太好了。」依里和湊在一片向光的鏡頭裡,朝著明亮的前方奔去。怪物沒有轉世成人,怪物依然是怪物,但他們尋見將來的路了。殘忍的世界、酷烈的人,再也不能將「麥野湊星川依里」緊緊攥在一起的情誼拆散,只因那是早已寫進作文裡的藏頭詞,無人知曉,卻愛得刻骨銘心。

電影《怪物》劇照。

是枝裕和攜手坂元裕二與坂本龍一成就完美

這個公式最好的例證便是《怪物》。《怪物》是一部滿分的作品。鏡頭、場景、台詞、情節、配樂,皆令人驚嘆。而那些尚未言及的,諸如金魚、宇宙、作文、橡皮擦和銅管樂器的低鳴等物件意象,還等著我們細細品味。也許,我們都該再多看幾次《怪物》。

本文經映画案內所授權,並由小人物進行下標以及微幅修訂。
圖、文經編輯,與原作有部分出入,欲閱讀作者完整作品,請參考


撰文/駐站作者:映画案內所
編輯:徐瑞鎂
核稿:Shiuan、Lori

- Supported by Google Adsense -

Most Popular

More from Author

「成功補習班」:正視青春的果實,藍正龍導演寫給年少時期恩師的一封情書

成功補習班於2023年9月上映,是導演藍正龍為了紀念生命中的恩師陳俊志而拍攝的,電影裡的故事交織著藍正龍的青春時光,同時也觸碰到親情、友情、愛情三的面向不同的愛,在義無反顧的青春中,找尋自己,同時也在連結著社會。

金馬最佳導演羅卓瑤:不論在何方,都望向同一顆月亮

作為一名新浪潮後的導演,羅卓瑤更在意的是電影藝術與風格的建立。她不刻意凸顯政治,反而在深具溫婉情致和文化底蘊的風格之中操作政治。

金馬59的三部中國電影:困囿在邊界的人們

仔細觀察這次金馬影展播映的唯三部中國電影,不難發現它們其實有共同的目標:雖然被攝者和主題大不相同,但片中人物全都是被困囿在邊界裡的人。

在藍天之上,高高飛著的紅馬終將被看見:挖掘底層生命力的張作驥導演

1996年,張作驥導演憑藉首部自編自導的電影《忠仔》,在台灣和國際影壇打開了知名度,成為延續台灣電影新浪潮精神的大將之一。大量起用素人演員、關注社會底層人物、觸碰邊緣弱勢議題和充滿生活寫實的影像形式,讓張作驥在一眾導演中,成為相當特別的存在。

- Supported by Google adsense -

More Articles

聽什麼音樂,買什麼商品:從Uniqlo和無印良品歌單看音樂與消費的神秘連結

你是否曾經在商場中無意識地隨著音樂的節奏踏步,或在某首歌曲的旋律下決定購買某件商品?這篇文章將揭示音樂如何巧妙地操控你的消費慾望,從影響者文化到品牌策略,探索音樂與消費之間的深層關聯。

婚姻處方籤:離婚就是一段新的開始,何妤玟教你如何與一段關係好好說再見

在努力維繫婚姻關係中,何妤玟也學會了放手。「我很努力去爭取我想要的,但如果我找不到也爭取過了,那麼坦承的面對之後,我就會選擇好好放手。」這一段經歷不僅是對一段關係的告別,更是一個人生階段的結束,對過去的自己說出了那句深具意義的「再見」。

奮力浮出水面的YouTuber金魚腦:環保不需要厲害,只要持續就有力量

兼具環保、旅遊、生活的YouTuber金魚腦,以燦爛陽光的形象,親民的推廣環保議題,除了經營YouTube頻道外,還開了一家無包裝商店,期待自己的理念能在生活中落地生根,進而影響更多人。

從冰河之下奮力上游:「三條魚」詹喬愉,第2位成功登上聖母峰的台灣女性

從小就熱愛在戶外跑跳的詹喬愉,開始登山後也曾因意外墜落至冰河。雖然左腿神經受損,但憑著對登山的熱情、復健與山友的鼓勵,她終於成功挑戰兩座8000公尺的高山,成為台灣第二位登上聖母峰的女性。

「成功補習班」:正視青春的果實,藍正龍導演寫給年少時期恩師的一封情書

成功補習班於2023年9月上映,是導演藍正龍為了紀念生命中的恩師陳俊志而拍攝的,電影裡的故事交織著藍正龍的青春時光,同時也觸碰到親情、友情、愛情三的面向不同的愛,在義無反顧的青春中,找尋自己,同時也在連結著社會。

出道14年才拿下女主角資格,「小8」張允曦自認沒有白走的人生

張允曦以參加《全民大悶鍋》走紅,爾後投身紐約學習表演,期望有更多演出機會,但未如預期。然而,她的堅持和家人的支持讓她不放棄,終於在演藝生涯的第14年主演電視劇。

是演員、是潮模,也是網紅:不再迷惘的迷惘美,電眼女神「李優」

李優,一位多才多藝的藝術家,不僅在藝壇上以演員和畫家的身分嶄露頭角,更在網路上以網紅和潮模的形象受到大量粉絲的喜愛。她的歌曲「迷惘美」不僅在音樂界取得了出色的成績,更成為了她的代表作。擁有一雙被譽為「電眼」的大眼睛,李優的外貌和才華都讓她在各個領域都受到矚目,並且展現出了她獨特的魅力和不同於一般人的神秘氣質。

「街頭故事」李白:如何透過街頭似顏繪,治癒城市中的每一個心靈

19歲的大學生,因為想克服害羞內向的個性,在街頭擺起攤位,挑戰用似顏繪與1000位陌生人聊天對話,也打開了他收集故事的人生,這位收集故事的築夢者就是李白,他是「街頭故事」的創辦人,是一位圖文作家也是自媒體創作者。

在藝術與戲胞中栽種人生:最有號召力的90後網紅「張藝」

2016年因嘎嘎台合作推出的《植不起的實驗室》而開始有了知名度的張藝,在網路世代中,常不禁會讓人停下腳步細細品嘗他作品中的矛盾美感與細膩,但他始終不被任何身份所框架,並且一直在尋找自己。
Total
0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