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社會實踐文化《茶金》、《人選之人》、《與惡》:台劇的造浪者林君陽導演,為當代戲劇注入全新靈魂

《茶金》、《人選之人》、《與惡》:台劇的造浪者林君陽導演,為當代戲劇注入全新靈魂

255,324FansLike
119,979FollowersFollow
7,421SubscribersSubscribe

2019年《我們與惡的距離》推出,在電視式微的時代創下破3的收視率,也讓林君陽在39歲時拿下金鐘獎最佳導演獎。五年過去,林君陽在這之中陸續又推出《茶金》以及熱映中的《人選之人─造浪者》,每一部都叫好又叫座,無論從技術面、議題深度、說故事的方式等等都備受觀眾和專業劇評們的肯定,掀起追劇熱潮。要說他是「台劇的造浪者」,完全毋庸置疑,而他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目前的成績呢?

在創作中找尋新鮮感

「聽起來很八股,但我還是要歸功給團隊,因為劇本來就不是一個人可以拍出來的東西。我覺得自己運氣很好遇到很有領導力的製作人,像是昱伶姐(人選之人製作人林昱伶)、湯哥(茶金製作人湯昇榮),他們都是可以為製作定調的掌舵手,跟對的人工作當然可以到比較遠的地方去。」

他本身其實已經是一個不喜歡重複自己路數的人,但他觀察昱伶姐比他更極端,每次感興趣、想嘗試的東西都很難被定義、有一定的突破性。「當我們一旦發現某個東西看起來有點像以前的什麼,我們就會想說還有什麼新的觀點、不一樣的事情可以試試。」

「但不是為了不一樣而不一樣,而是我們真的找到一個好的視角、切點去講故事。而這個講法是跟以往看過的東西不同的,那個新鮮感對我們來說很重要。」

不只觀眾需要新鮮感,創作者本身也很需要。雖然跟《人選之人─造浪者》中的陳家競一樣忙到工作、家庭兩頭燒的地步,但因為新鮮感的存在,才讓林君陽可以繼續維持熱忱。大家知道他有多忙嗎?最近邊宣傳影集的同時,他還得繼續為同樣由他執導的電影《疫起》跑映前、映後活動衝票房。這行是沒有分上下班時間的,晚上回到家,等孩子睡了之後他就繼續想劇本、畫分鏡,蠻難區分工作和生活的界線。「還好我每次做的事情都不太一樣,否則可能真的會慢慢覺得蠻無聊吧!像我就真的完全沒有拍過競選文宣幕僚劇,畫分鏡的時候就會覺得很有趣。」

無法純粹享受看劇的導演身分

拍過那麼多厲害的劇集,我很好奇他有沒有偏愛的台灣戲劇?沒想到他說:「我很少看劇,通常就是大家一窩蜂在討論,我才會去看。一方面是因為沒有時間可以好好追劇,另一方面是因為我是個腦波很弱的人,看到某個東西真的很喜歡的話,它是會影響我的。」真要講起來,他說自己還是看美劇多一點,對他來說不管是文化或講故事的方式都比較遠一些,就算不小心被影響了也沒什麼關係。

「因為美劇的東西我很難直接拿來用,但如果台灣、韓國的戲劇看多了,我覺得自己會被影響到像是分鏡方式、或是發現『原來這樣拍就可以喔!』等等,那就會少了一點對自己往後能怎麼樣突破的期待。畢竟我不是評論者或純粹的觀眾,看劇的角度跟視角不一樣,無可避免又會被影響,所以我多少還是會帶點距離去欣賞。」我想起之前憑《茶金》拿到金鐘女配角的李杏也講過類似的話,看來「無法單純欣賞一部戲」,應該可以算是相關從業人員的某種職業傷害。

曾執導《我們與惡的距離》、《茶金》的林君陽導演,圖片來源:Yahoo電影戲劇編輯部,攝影:白宸瑀



台劇需要轉化,發展出自己的樣子

近年來無論是從類型或製作規模來看,台灣自製的許多戲劇都有所突破,與串流平台的合作,也讓台劇慢慢進入國際觀眾的視野內。身為實際在此領域執行的創作者,林君陽觀察進步中的台灣戲劇市場,還是有一些問題需要改善。

「首先回到類型這件事來說,戲劇類型其實有它的根源、樣子,是可以從文化端長出來的東西。舉例來講,刑事偵探劇在香港、美國、日本合理,但發生在台灣,就需要經過一些轉化。」

「同樣的一個劇種在不同文化中都需要有自己的轉化,台劇在這個轉化上,我覺得還沒有做到夠多的嘗試、找到屬於我們自己的方法。」

很多看慣了串流平台上各國影視作品的觀眾,常會提出「為什麼別人可以,而台劇做不到?」這類型的疑問,也有人認為只要學習別人如何做,按照同樣模式,應該就能解決很多困境。但這看在林君陽眼裡,是行不通的。「因為包含語言、講話方式、一些即時的反應,各民族都有不同的小細節,台灣有自己的風土、人情跟美學,不管你喜不喜歡這美學,它就是存在,而且一定有原因才會長成這樣。」

「像是『為什麼有那麼多鐵皮屋?』一定是有台灣的某一種民族性或社會的各種原因才會變這樣。所以台灣在發展自己的劇集時,假設拍刑事偵探劇好了,當你把這種戲改編來台灣的環境後,就需要做轉化。又假如像是日本職人劇已經有悠久歷史,同樣的東西換到台灣來一定又長不一樣,我們要在自己的環境裡做出自己的樣子,這是我覺得大家還在努力做的事。」



擁有無限創作可能的台灣

不過也因為處於一種嘗試、探究不同可能的時期,從某種程度來看,林君陽也承認這種「有待開發」的狀態,同樣算是優點。「台灣一定有某些東西是國外的人沒看過的,大家也都想看不一樣、新鮮的事物,台灣的這些東西能不能夠在某個時間點靠著足夠的新鮮度引起大家的好奇、戳中一些人?肯定能,但接下來的問題就更複雜,一旦新鮮度給了,那我們的文化夠不夠深到可以讓你一直挖下去?或是有沒有辦法讓這些細節,變成可以持續吸引人的東西?

就像廚師一樣,發現新的食材還不夠,還要想出多樣性的烹調手法提供變化、新鮮感才行。

要確實執行到這點,當然首先要有不設限的環境。「關於這點,我們還真的挺自由的,在這塊土地上真的沒什麼不能講、不能做的。」林君陽說。



台灣戲劇的演員困境

這次在《人選之人─造浪者》中,王淨再度帶來令人驚豔的精彩演出,但其實近年她在台灣電影、戲劇的出現頻率相當高,觀眾難免有「一直看到同樣的演員」的感受,這件事某方面來說,本身其實就跟新鮮感有所矛盾。

演員不太夠是台灣影視產業目前很大的問題,尤其王淨那一代的女演員,有點空掉了。不是說沒有新人,但當我們今天在一個劇集需要一個演員去carry一個角色,尤其是那麼深刻的部分,不太可能去找素人、或經驗不足的人來演。台灣中型劇集不夠多,大家又都用同一批人。造星的過程跟造演員的過程真的需要累積,台灣就是產值不夠大,吸引進來的人不夠多,所以可挑的人就少了些。


在《人選之人─造浪者》中飾演亞靜的演員王淨。圖片來源:Gingle 王淨 臉書

他說如果觀眾會對相同的演員感到膩,是正常的,但同樣的對「林君陽」可能也會膩。「觀眾大概會想說怎麼這個人又來了!但我好歹動一個東西要花兩、三年時間做,最近是不小心把兩、三年來進行的東西一起上映了才會這樣很密集出現,大家下次看到我至少是一年半以後了,這感覺可能又跟演員不太一樣。」

至於男性年輕演員比較沒有這方面的問題,他以BL市場為例,「這種逐漸冒出來、成形中的劇種,應該可以發掘很多新人。雖然我跟BL劇不熟,但我好像可以合理期待接下來五年、十年靠這劇種培養起來的這些人有機會變得越來越好,只要不停拍就有很多訓練演員的機會。」

好好做一篇關於林君陽導演的專訪,應該算是我近期完成的一個人生清單,因爲對喜愛看台灣影視作品的我看來,他是繼曹瑞原導演後另一個讓台灣戲劇不斷走出新路線、而且走得很漂亮、提升到某種層次的代表人物。記得曾經看他在別的專訪中說過「靠電視劇拿到金鐘獎這件事,似乎有點對不起唸電影的自己。」但我反倒認為,

他源自電影鏡頭的美學品味,為台灣當代的劇集中注入專屬他的一種風格,連寫實劇都能看到幾個很詩意的鏡頭,也算是一件很浪漫美好的事吧!

本文經時尚編輯的真心話授權轉載,由小人物進行下標以及微幅修訂。
圖、文經編輯,與原作有部分出入,欲閱讀作者完整作品,請參考原文

更多有關時尚編輯的真心話,請見FacebookInstagram方格子

實習編輯:林玥彤
核稿編輯:Shiuan

- Supported by Google Adsense -

Most Popular

More from Author

《記憶乍響》:按下重整鍵,放下記憶裡的傷

2015年由尤沃金.提爾執導的作品《記憶乍響》,從著名一位戰地攝影女記者的逝世紀念回顧展籌備開始,分別刻劃丈夫、大兒子與小兒子三人如何面對母親角色的離開與缺席。在一切如常的日子裡,憂傷不被提起,似是深埋遺忘,卻以各自的方式存在。透過這個人的觀影筆記,也許我們能重新梳理,試著面對記憶中的傷痕。

在埔里,用心經營一間小店:用點心港式早午餐

一間位於南投埔里的用點心港式早午餐,小小的店面,由一對夫妻共同經營。一如店名「用點心」,他們用心做好每一份點心,希望把好的品質和食物,分享給每一位來到店裡的顧客。

過去她是張懸,現在她是焦安溥:從歌曲中穿梭,用音樂感謝人生無常

2022年底,安溥發行新專輯《9522》,刻劃自己從1995年到2022年一路以來的心境轉變,並於同年平安夜舉辦十年一度的《潮水箴言》演唱會。近期金曲入圍名單公布,安溥雖未入圍最佳華語女歌手,她的音樂與歌聲早已撫慰許多角落裡的靈魂,撰寫本文的汪羽正是其一。透過敘寫安溥的創作歷程與自我認同,似乎也帶著聽者在音樂與生命中找回自己。

從無到有,建構扎實世界觀:《人選之人》導演林君陽專訪

林君陽執導的《人選之人》上映不到一週就衝上台灣NETFLIIX收看榜第一名,並受到韓國議員的關注推薦。以「台灣選舉文宣幕僚」為全劇焦點的設定,但不如真實世界狗血的作品,到底如何成功吸引觀眾目光的呢?

- Supported by Google adsense -

More Articles

謝馥如諮商師:結婚不是人生的必修課,婚姻不該是關係間的枷鎖

婚不婚看個人,結婚與否各有不同說詞與見解,當你質疑人類為何要結婚?又存在著為何不結婚?這情感層面的拉扯是正常自然的,因為你是情感的動物,過不了情字這條路。

【集眾人之力的年末盛典:社區共好的「鬆勢三日節」12月揭開序幕】

彰化社頭,這個台灣的織襪之鄉,一場由地方青年發起的盛會【鬆勢三日節】即將於年末拉開帷幕。這是一場結合傳統產業、社區共造、品牌經營的匯集之地,各式各樣的想像在這裡發生,共同要為社頭這個地方繪出一段充滿活力的週末。

雲玩家、雲讀者、雲觀眾,到底有沒有資格發表意見?

雲玩家讓人詬病的原因就在沒明明沒有接觸過遊戲,僅僅是透過影片、實況和評論就上網與其他人討論或是發表意見。 用一句簡單的話來說就是「不懂裝懂」

走出翻拍即崩壞的魔咒,《航海王》真人版的不俗表現與未來發展

動畫《航海王》是許多人的童年記憶,觀眾們喜歡草帽小子一夥人的性格,也對他們在偉大航道的冒險感到熱血沸騰。而當作者尾田榮一郎宣佈要真人化時,許多人不免擔心會崩壞,不過如今卻似乎繳出不錯的成績。

AI翻譯當道:有了科技與人工智慧,我們還需要學英文嗎?

在AI還不風行的時代,翻譯是一項有系統的專業,學會第二外語對於探索世界如虎添翼。然而當科技發展至人類能不透過學習,僅操作即時翻譯AI就能使用第二外語時,則挑戰了學習本身的核心價值。

承載故事的人-劉冠廷:Be water 像水一樣清澈,有無限的可塑性

劉冠廷,以《你的婚姻不是你的婚姻-聖筊》入圍第58屆金鐘獎男主角獎,而近年來在台灣掀起一波「冠廷宇宙」使大家漸漸看見他背後的努力與對於演戲的每一分執著,他是一個承載故事的人,像水一樣,有無限的可塑性。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宮崎駿用一部《蒼鷺與少年》走遍我們的人生

「這是最後一部」在2013年時曾經表示自己不再投入長篇動畫的宮崎駿宣言,在後期被打破最後一步的發言,又開始製作新動畫。 而這次在2023年耗費多時完成的動畫作品,其風格和劇情的安排卻呈現兩極化的結果。

出道30年,從電視明星變為網路紅人之路:斯斯感冒膠囊御用明星「羅時豐」

你聽過「感冒用斯斯~咳嗽用斯斯~」的廣告嗎?在電視中唱著廣告歌曲的羅時豐出道時是台語歌手,卻不甘於被標籤定義,54歲的他現在甚至經營起Youtube,成功迎來演藝事業第二春。

連小勞勃道尼都認證,用瓦楞紙做出鋼鐵人的藝術家鍾凱翔

紙雕藝術家鍾凱翔從喜愛昆蟲的孩童時期開始,便以紙材探索創作,還成功做出1:1等比例的鋼鐵人模型。儘管受到質疑,他始終忠於自我,不曾改變作品的風格,而這份堅持不成功吸引了小勞勃道尼,也吸引了世界。
Total
0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