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33年台灣大賽(2022 CPBL Taiwan Series)於2022年11月9號,在中信兄弟滿場黃海中拿下台灣大賽2連霸。棒球,身為台灣的國球,在台灣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在歷史上,也有以棒球為國爭光的孩子,以黑馬之姿躍起,奪下世界冠軍。

前有紅葉隊力克日本隊,後有金龍及巨人隊榮獲世界冠軍!1972年8月,臺北市少棒隊再度代表我國,遠赴美國參加世界少棒大賽,並以懸殊比數,擊敗強隊取得三連勝再次蟬聯冠軍。此時,臺灣的少年棒球運動不僅舉國關注,更贏得海內外同胞齊心加油打氣。
棒球瘋:肩負國家榮耀的少棒風潮
守在電視機前面觀看中華小將參與世界棒球大賽是很多人共同的回憶,從1969年至1978年,我國少棒、青少棒及青棒幾乎每年都奪得世界冠軍。臺灣少棒在臺灣棒球史上輝煌的一頁,可自1968年的臺東紅葉少棒隊以7:0的懸殊比數大勝日本關西隊開始說起,這項比賽結果證明臺灣少棒已有在國際賽事競逐的實力,讓國人有發展棒球運動的信心,學生們也受到紅葉少棒隊的鼓勵,開始積極投入棒球國際賽事。
隔年,由各校菁英所組成的臺中市金龍少棒隊,承載國內球迷的期望,先赴日本擊敗其他國代表隊,而後參加由世界少棒聯盟所舉辦的威廉波特少棒賽,首度奪得世界冠軍,從此,也掀起臺灣棒球運動的狂潮。
世界少棒聯盟是國際棒球組織於1939年由Carl Stotz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威廉波特(Williamsport)創立,主要舉辦世界少棒錦標賽、世界青少棒錦標賽及世界青棒錦標賽等三級棒球賽事,至於少棒、青少棒及青棒是由年齡所劃分,其中少棒通常為年齡12歲以下的學生所組成,而世界少棒錦標賽,由於皆在美國威廉波特進行賽事,因此又稱為「威廉波特少棒賽」。
1971年,為更加符合世界少棒聯盟規定,球隊成員須由地區性代表隊所組成,以臺南市協進國小為主力的巨人少棒隊,先在國內勝出享譽國際的臺中市金龍少棒隊,獲取國際賽事的入場券,歷經艱辛,在美國擊敗拉丁美洲及美國強隊,勇得世界少棒大賽冠軍。此次的戰績,除了在國際上取得輝煌成就外,更有團結僑胞及國民外交之象徵意義,也是臺灣在國際賽事四連霸的開端。

爆冷門躍起的臺北市少棒隊
由於在國際大賽創下亮眼紀錄,從此棒球成了台灣的熱門運動。每年6月,臺灣就會選拔參加美國威廉波特少棒賽的代表隊伍,全臺灣的小學幾乎都瀰漫著棒球熱。過往獲勝球隊,通常都來自臺北地區以外,有臺東紅葉少棒隊、臺中市金龍少棒隊及臺南市巨人少棒隊等,而臺北市少棒隊,這支集訓時間相較其他隊甚短的球隊,卻以黑馬之姿,屢屢出戰強敵,多次反敗為勝,以七戰六勝一負之戰績,最後贏得全國少年棒球錦標賽冠軍,代表中華民國參加遠東區少棒賽,這可歸功於教練的投手戰略運用及全體球員的高昂鬥志,並被專家評為進步最快及士氣最佳的球隊。
隨後臺北市少棒隊展開正式集訓,在1972年7月遠赴關島,為取得參加世界少棒賽的遠東區代表權,須與菲律賓、日本及韓國等5隊勁敵進行激烈對決,奪得錦標之途,險阻重重,其中尤以日本隊實力最強,被譽為歷年日本最強代表隊。教練團研判日本隊的戰力後,認為可運用靈活的戰略,只要能夠封鎖前四棒強打球員,就能增高擊敗日本隊的可能性。最後,臺北市少棒隊勝出日本隊,拿到晉級世界冠軍的門票,而國內球迷也通宵達旦收聽比賽廣播,共同參與榮耀時刻,這場國際賽事不僅場內戰況激烈,場外日本、韓國及我國等各國啦啦隊也是熱情揮舞國旗,互相較勁。

1972年,北市少棒首度出征美國
1972年8月,帶著國人的期望,臺北市少棒隊飛抵美國威廉波特,並展開三戰三勝之旅,我國旅美僑胞及留學生無不熱情捧場,這屆比賽華視也全程實況轉播,至於我國的國旗在賽場上處處飄揚,以及現場的加油標語,皆展現出團結的意志。
臺北市少棒隊首場比賽面對極具身形優勢的美東隊,首局即得分,使對手陣腳大亂,終以9:0懸殊比數輕取。與此同時,國內三家電視臺也透過人造衛星實況轉播,由於轉播費用高昂,須由廣告收益彌補,因此,電視臺接獲大量民眾來電表示,電視臺轉播球賽的進度相較廣播慢一局半,可見當時的賽事獲得國人的即時關注及重視,而贏得第一場勝利,首戰告捷的消息,使得徹夜未睡圍觀電視轉播的國民,一時之間欣喜若狂,甚至燃燒爆竹慶賀。
第二場賽事,再擊敗強敵美西隊,此戰臺北市少棒隊頻頻安打,局局得分,被評為是成軍以來,打得最漂亮的一仗。最終場在1972年8月27日對決美北隊,二局下半,臺北市少棒隊先馳得點,暫時領先,五局下半,臺北市少棒隊以6:0領先,勝利在望。六局上半,美北隊落後6分,開始最後一次的攻擊機會,首棒擊出中堅滾球安打,上一壘,二棒打擊者遭三振。三棒打擊時,首棒盜壘成功,隨後,三棒打擊者,被封殺在一壘前,二出局後,四棒打擊者遭三振,結束了比賽,臺北市少棒隊以6A:0大獲全勝,衛冕成功,贏得世界少棒大賽冠軍。
全民的吶喊與加油,使棒球成為國球
中華小將優異的表現,有賴於成功的戰略、團隊的默契及純熟的技術,甚至獲得時任世界少棒聯盟主席麥高文讚譽,認為臺北市少棒隊的打擊、滑壘等動作非常美妙,是難得一見的球隊。這場比賽吸引了上萬觀眾,僑胞與留學生組成的龐大啦啦隊,鼓舞了球員的士氣,也使我國少年棒球運動在國際上奠定了更穩固的地位。
1972年8月,在前後兩週之間,我國青少棒隊和少棒隊,連續贏得了兩次世界冠軍,當時適逢我國在外交上遭遇挫折及面臨艱難之際,而在國際大賽的成績,仍證明我國實力堅強並具備潛力,也加強國人對未來的信心。
1972年9月,臺北市少棒隊與美與青少棒隊聯袂搭乘中華航空公司班機抵達臺北時,受到全國各界廣大歡迎,在民眾報以熱烈的掌聲中,依序下機,並搭乘花車遊行臺北市區,沿途伴隨不斷的鞭炮聲與熱情球迷的歡呼聲,接受民眾的夾道歡迎,行經總統府時,車隊停留,少棒及青少棒隊成員手持旗幟於總統府前台階上合影留念,之後更出席各界舉辦的歡迎會,以答謝全國的支持與愛護。

綜觀臺灣棒球的發展史可謂奇蹟,一個僅有千萬人所組成的國家,所孕育的球隊能擊敗世界強國,有的是全民熱烈的支持,還有用心的培育。少棒場上,孩子們揮灑汗水,除了拉近家長與孩子們的距離,場邊的加油聲忘情地呼喊,更激勵了人們的心志,似乎也掃除了臺灣在國際外交處境的陰霾。隨著臺灣少棒、青少棒及青棒的蓬勃發展,許多外國的球隊,如辛辛那提紅人隊的球探,也來到臺灣的賽場上,尋找下一個明日之星。少棒取得的耀眼成績,也象徵臺灣運動穩健扎根,並可培育更多年輕的體育人才。
原文作者:吳季儒
本文授權轉載自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檔案瑰寶》為國爭光:臺北市少棒隊勇奪世界冠軍
實習編輯:鄭巧筠
核稿編輯:Xe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