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022)三月,湖南衛視推出了全新一檔節目《中國婚禮——我的女兒出嫁了》,由資深婚禮策劃師等人組成的「幸福無限工作室」,替新人量身打造婚宴,展現各種形式的「中國婚禮」。其中,第三期更重談了曾經被熱烈討論的「裸婚」話題。
什麼是裸婚?「裸婚」就是指沒有任何經濟基礎的婚姻,沒車、沒房的初婚模式。甚至有些裸婚族,只領結婚證,不辦婚禮、不擺婚宴、不拍婚紗照,也不度蜜月。
那期的女主角,彭高唱,北京大學畢業,放棄廣告公司優渥的薪水,轉而走入演藝圈。然而長期下來,演員的工作並無法支持高唱在北京的開銷,她和在片場認識的男友任思齊,只好回家鄉長沙生活。「北漂失敗」的兩人,在沒房、沒車、存款又不多的情況下,上演了實境版的「裸婚時代」。節目真實呈現出裸婚小夫妻經濟上的困境與對愛情的勇往直前。
裸婚這個詞興起於2008年的中國。幾年來的商業炒作使婚宴成本高的畸形。加上社群對完美婚禮的推銷,透由公眾人物展示,「幸福產業」應運而生,儀式與需購用品變得精緻而繁雜,常常充斥著彼此攀比、炫耀的氣氛,令許多手頭沒有那麼闊綽的年輕人望而卻步。除此,由於沿海城市的發展,房價不斷飆升。更不巧的是,適逢金融海嘯席捲全球,工廠倒閉,失業人口上升,有工作的人們收入也不穩定。當低所得遇上超負荷生活支出,隨後掀起一股結婚只領證的裸婚炫風。《經歷無數次看房,我決定裸婚了》、《一個裸婚者的自白》這類貼文在論壇上迅速傳播開來。
不過,社會各界對裸婚的態度大相徑庭。即便裸婚看似是個人經濟上的無奈或金錢分配的選擇,但網路上仍有許多人發文對裸婚族表達不滿。有些人認為,連車、房、婚禮相關經費無法負擔的兩人,成立家庭是很不負責任的,因為沒有經濟基礎讓家人過好日子,結婚只是自私、盲目的想為愛情求保證。也有網友認為,婚宴儀式作為長久存在社會的符號,有其必要性。除了通過準備婚禮讓新人學習合作,其中的過程,也是生命身份轉換的預備期。家族與朋友的見證更是一種關係鞏固,新人公開對愛情下保證,未來面對爭執會比較有責任感。還有網友認為,接受裸婚會壓低自己的價值,現身說法抗議裸婚:「……因為我們裸婚,婆婆對我這個輕而易舉得來的媳婦,沒有一絲的好感,對外人說我配不上他兒子,沒花錢就娶到手了。如果一切都能重來,我不願意裸婚。」甚至有人說,裸婚族本身就是一群比較叛逆、反正統、愛搞怪的人,他們就算在一起,感情也不會延續太久。
不少支持裸婚的網友則以孝道的角度回擊,認為大部分非裸婚夫妻花的結婚錢大多出自父母輩之手,是一種啃老行為。節儉是美德、不要向資本主義結婚方式低頭、省事等……也是裸婚族不斷提倡的。更多則是打出純愛牌,覺得如果是真愛為何還要在意那麼多附加條件?專家也替這個想法背書,表示裸婚是雖然是對高成本生活的反叛,但由另一個角度看來卻是回歸婚姻最美好的部分:沒有利益考量,僅是兩個相愛的人走到一起,這份感情是很難能可貴的。「成家立業」,要先以愛成家,再一起為將來的生活奮鬥。對於許多裸婚族而言,結婚是一種生活型態的選擇或改變,不應該徒增自己選擇結婚的「機會成本」。
事實上,隨著時代觀念更替,越來越多中產階級接受裸婚的概念,他們雖然有能力承擔可觀的結婚相關消費,但是更情願將錢拿去做實際的投資,以預備孩子未來的教育基金,充分展現中產階級務實以及在意世代間社經地位鞏固的特質。
另外,婚宴在過去不只是兩人締結的儀式,更是一家上下或兩家人之間鞏固關係的場合。然而,中國近年來,青年離鄉唸書工作,使得他們與原生家族的鍵結強度下降,對年輕人而言,婚宴需求也不比以往。此外,城市生活壓力大,居民工作透支精力,無以復加,沒有多餘的心力處理婚宴事宜以及伴隨而來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裸婚應勢成為婚姻效率解方。
社會對裸婚現象褒貶不一,且有廣泛討論,很難一言蔽之。它展露的是發展問題,相應而生的卻是近乎實際、純粹、又具彈性的應對策略。人們對裸婚的態度實際上是含糊而矛盾的,其中混雜著回歸、反叛、無奈、潮流……。我們不斷問:裸婚到底是擁抱幸福還是背負隱患?目前沒有確切的答案。但唯一可以確定的是,「裸婚」的確為那些無所適從的男女,找到了一條依循的準則與定位自己婚姻的詞彙,並且知道自己並不孤單。
作者:實習編輯 周安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