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生活是童年的縮影,也是最懷念的家鄉
本以為漁村生活恬淡而自適,現在回想起來是真的窮。在還沒有見過世面之前,自然不覺得有什麼不好,直到那一張張的火車票打開了通往世界的那扇窗,這才迫不急待地衝了出去。徬徨的日子就在車站旁看火車日夜穿梭,有時載來了希望,有時又載走了憂傷,每天在鐵道旁看著列車來往,最後只得出了兩個感想:「離開」和「回家」。或許新埔也不差,但是好或不好得要出去看完一圈才有解答,於是默默在心中種下了「我想出去看一看」的種子。出生在光復之後(1945年),新埔這個地方仍是個小漁村,生活日常中三句不離海,更擁有一座最靠近海的車站和一所最靠近海的小學。春秋時分大都風和日麗,下課後的時光也沒什麼好煩惱的,舒服地躺在海邊、草地,轉眼天就黑了;黑了也無妨,抬起頭跟滿天星斗大眼瞪著小眼,月光環伺在這山海之間,還能有甚麼比這個更快樂的?
沒有什麼好煩惱的,只要吃飽穿暖,日子也就滿足了
然而這個地方也沒有那麼的好,沒甚麼發展機會,夏季炎熱,冬季的東北風又會直接灌進村落。一天父親牽了一頭牛要耕作,說大多數的孩子也都是這樣跟著進田裡幫忙,彷彿在這裡的宿命就是循規蹈矩的耕作,過著那看似閒雲野鶴、實則只求溫飽的日子。進田裡幫忙的時間不能唸書,反正父親也覺得唸書不重要,畢竟肚子第一,餵飽肚子了才有餘裕去思考那些關於充實腦袋的事情。更別提唸書這檔事還得要花錢的,男孩子還好,若是女孩子就算想唸都沒得唸。
火車載來了外面世界的樣子,點燃了我的好奇心
徬徨的日子就在車站旁看火車日夜穿梭,有時載來了希望,有時又載走了憂傷,每天在鐵道旁看著列車來往,最後只得出了兩個感想:「離開」和「回家」。或許新埔也不差,但是好或不好得要出去看完一圈才有解答,於是默默在心中種下了「我想出去看一看」的種子。
一天夜裡,一列火車停泊在月台的那一側,三、四十名軍裝的大人下了車,熟練地走向海岸。隔天看到他們挖了溝渠、駕了戰車,在海灘上搭起帶刺的鐵絲網,好像有什麼大事情就要發生一樣。這樣的場景時不時就會上演一次。
我也搭上火車,離開了這裡,去到了外面的世界
升上國中之後,每天天還未亮就搭上車前往省立大甲中學就讀,時常想著如果多坐一站會到哪裡?會不會是像新埔一樣的另一個小漁村,抑或是一個只在夢裡時分見過的城市場景;如果想要去一探究竟,得要繼續唸上去才行。然而學費是一個不小的壓力,對於一個來自窮鄉僻壤的年輕人來說,如果沒考上公費學校,這個好奇心注定只能繼續埋在心底。於是奮力地去闖,可能是為了自己,也或許是為了有更多的選擇來回饋家鄉。
離開或留下,始終都是一個好問題
五十年過去,在「離開」與「回家」之間徘徊了無數次,在外頭雖買了房,卻也割捨不下記憶中那個海邊的小村莊,新埔沒有那麼好,它滿足不了年輕人心中的理想;但它也很好,多虧了這條鐵道給了人們無數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