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社會實踐文化AI取代藝術家時的世界會怎麼樣?(上)

AI取代藝術家時的世界會怎麼樣?(上)

255,324FansLike
119,979FollowersFollow
7,421SubscribersSubscribe

由於AI技術的突破,透過讓AI自行學習網路上的數據所做出的創作已席捲全球。如今,AI不只是能針對個別圖片作模式辨認,甚至能因積累的經驗,做到透過文字描述生成不同角色、場景甚至是風格的圖片。這不單單只是繪製出二次元動漫角色的而已,而是AI已經能根據現實場景,繪製幾可亂真的假照片,就連歷史上留名青史的偉大藝術家的風格都能輕易模仿。

AI在技術上的突破,衝擊了設計及繪圖產業,甚至重新向人類文明發起「何謂藝術」的提問。而作為一名小小的藝術愛好者,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澱和思考後,決定分享些個人對於AI繪圖種種課題的思考及討論。

艾倫(Jason Allen)帶著大部分以AI創作的作品《太空歌劇院》參加比賽並獲得大獎,引起爭論。圖片來源:Twitter@TechJunkieNG

一、藝術的本質為何?AI繪圖是藝術嗎?

決定AI繪圖是否為藝術的關鍵,在於使用者本身是否有「創作的意圖」。

自杜象將小便斗這類現成物轉化為藝術品後,藝術品的價值便在於作品是否被賦予了藝術性,與其手法、風格、技術和難度完全無關。若將AI繪圖視作現成物,那麼AI繪圖自然「可以是」藝術品。

這其中的問題並沒有如此複雜。只需要將AI繪圖視作如同畫筆一類的「工具」,那麼問題自然豁然開朗。尋常人拿著畫筆創作的作品,即便如今看來有著諸多藝術家的影子於其中,但依然無法被輕易認定為藝術品。那麼AI繪圖自然有相同的道理。藝術家有「點石成金」的能力,石頭自然也包含了「AI繪圖」。

人類文明對於「藝術」的思考從未停止。在啟蒙運動以前,宗教畫是當時最高級的藝術形式,到了啟蒙運動的浪漫主義,歷史畫成了最高級的藝術類別。等到工業革命之後,靜物畫、風景畫和肖像畫反倒成為那時代留下來的經典。後來現代主義浪潮下,現成物、概念、機械複製藝術,統治了主流論述。而自普普藝術後的藝術浪潮,尚未有史學家對其下過能平悠悠眾口的論述,也許隨著AI藝術的出現,亞瑟丹托《在藝術終結之後》也將被掃入歷史的塵埃。

比較值得討論和思考的是,倘若今天AI繪圖不再由使用者輸入文字,也不再由他人賦予創作意圖,而是靠著演算法賦予隨機性後,由隨機生成的亂數中賦予AI「創作意圖」,那麼此時的AI繪圖是否具備藝術家的本質? 其作品是否能被視為第一件AI藝術作品?

二、再造與重現,AI繪圖是抄襲嗎?

當然不是抄襲,也不可能是抄襲。一個有能力抄襲人類所有創作風格的演算法,更像是「再造」作品。當創作者大多只學習一個其他創作者的風格時,那抄襲的疑慮就會增高;可是當這名創作者有能力學習千千萬萬名創作者的風格,而從中挑選出幾個特色加以重新詮釋並重現時,那麼這稱不上抄襲,更不應該有版權上的問題。

事實上,正因為AI繪圖在法律上不會有版權問題,因此這將成為未來的趨勢。未來將有大量的商業圖片使用AI繪製,其中還將帶有大量他人圖像風格的設計。在資訊爆炸的當代網路社會中,各類圖片或概念根本難以溯源的情況下,圖像抄襲的狀況將越來越多,多到社會的共識將決定忽視這類問題。

我知道有些創作者對AI繪圖深惡痛絕,認為自己多年來的技術被輕易習得。但這樣的情況,同樣發生於19世紀的工業革命,不管是紡織或鐵匠皆然。他們並沒有因此消失,反而從實際製作轉向到「製程」上。或許,未來對於AI繪圖的差異,將會是不同的圖像公司掌握不同的演算法技術,不同特質的演算法技術,將有能力導向出不同的視覺圖像感受。

Stable Diffusion網站使用只要輸入指令就可以畫出仿各種風格的畫作,且是高專業水準。圖片來源:stablediffusionweb.com

三、AI繪圖有創新的能力嗎?

我認為沒有。其根本的原因在於,AI不具備創作意圖。

假設我們將AI製圖的圖片大小限制於100*100,且色彩限制為256色,那麼就算我們擁有足夠強大的運算能力,窮舉所有的可能性,也不過256¹⁰⁰⁰⁰個結果罷了。這數字或許看起來大,但相較於如今甚至是未來的運算技術來說,顯得過於渺小。而在這所有的結果中,必然有一個結果,是10000個點陣都是黑色的答案,那就是馬列維奇在1915年,以至上主義發表的《黑色方塊》。

但《黑色方塊》的意義是由馬列維奇的論述所賦予,倘若沒有馬列維奇賦予其藝術性,那這層創新便不存在。也就是說演算法雖然能夠窮舉所有色彩上組合的可能性,但創新從本質上的意義就是由人類所賦予。

AI或許有能力算出人類從沒有想過的視覺圖像,但若僅僅只是一幅作品很難真正帶來意義。只有當諸多作品成為系列,從中找到其根本論述和本質意義後,才具備創新的條件。而如果AI無法自己生成論述,無法從論述中找到本質意義,那麼也就無法創新。要具備這種能力,至少得要有思考形而上抽象問題的能力,而AI目前的資料庫都屬具象輸入,要從大量具象內容消化出抽象意義,甚至本身能生產抽象意義的門檻並不低。但這僅僅只能代表當代的AI無法,並非代表未來沒辦法,也許未來能真正理解哲學論述並生產哲學論述的AI會誕生也說不定。

臺南國寶級電影看板畫師顏振發,為全美戲院繪製電影看板。圖片來源:鏡週刊

四、繪師及設計產業該如何轉變?

如同工業革命所帶來的影響,導致傳統手工業的大量失業。圖像將變成真正的製造業,不只是將能透過演算法大量生成商業用圖片,未來也能透過鍵入文字即時生產出需要的設計樣板、3D模型、輔助用漫畫或插圖等等,甚至內建在WORD或PPT等軟體內也不令人意外。可見的未來內,不管是繪師或設計產業,都將迎來一大波失業潮。

同時如無意外的話,如Adobe系列的視覺設計軟體,未來「自動化且方便化」的功能將會越來越少,因這部分的需求將全數轉交給AI處理。而將更致力於讓使用者留下「人為」的痕跡,這其中包含了不規律的筆觸、污漬、不完美的細節等等瑕疵。任何程式演算法所刻意留下的「不完美」,在程式上都是「完美」的,目前已知的情況下只有人類能做到真正的不完美。

如今的我們都知道照相術替藝術產業帶來巨大的變革,其中最大的影響就是畫家不再有「再現」的需求,然後我們知道誕生了「印象派」。但卻很多人不知道其實在照相術誕生以前的畫家,有著相當比例的從業人員,其實從事的是替業主留下紀錄,也就是如今的照片。而在照相術成本降低後,這些紀錄畫家並未就此消失,若不是成功轉型成雷諾瓦那種帶風格的肖像畫家,就是成為真正的奢侈紀錄服務。

因此,在我知道繪師或設計族群有著大量的抵制浪潮下,我還是有些看法和建議給當前的繪師或設計族群:

1. 不要認為自己的作品有多神聖或原創。

即便是自己從無到有繪製的作品,其背後構思的過程也都是借鑒過往藝術作品所帶來的啟發。沒有人擁有作品的真正原創性,今天即便是畢卡索或馬諦斯等級的藝術家,也不會認為自己真正原創了某件作品。被抄襲或被借鑑都將會越來越習以為常,比起公審或痛罵他人的不當行為,不如將更多的氣力放在逼迫自己創造下一件優秀作品上。

2. 擁抱AI繪圖,而非抵制。

最直觀的差異在於大量繁瑣的簡單工作,以後將能外包給AI去處理,而那些真正想著重的細節和人為痕跡,再由人工去處理。我見到部分創作者抵制AI繪圖,並表明自己絕不願意將自身作品送給資料庫分析。看起來抵制了AI,但卻沒有想過就算自己不主動做,那些受到自己作品影響的其他作品,同樣有影響資料庫的能力。那麼自身的抵制,也只是在將來讓自己的影響力降低罷了。

3. 不要繼續追求完美。

演算法有能力模仿任何追求完美的作品,一但自己有了既定的創作習性和慣用筆觸,那麼這些就能被AI完美的模仿。強烈建議試著發表「未完成」的作品,次次的不完全作品,將有成就另一套創作軌跡和邏輯。也許能成為另一種創作風格。

4. 挖掘自我價值或擁抱AI。

假設你是極度優秀的創作者,我會建議你嘗試我說的不完美、不規律、不均質的創作路線,並試著從AI繪圖浪潮中發掘自我價值,並從中突破。但假如你是個普通的創作者,我強烈建議你擁抱AI繪圖,並找到自己與AI共同創作的新工作模式,瘋狂提高產能,以便在這波浪潮中迅速找到新的產業定位。但如果你是個平庸甚至匱乏的創作者,若在短期內感受到乏力或困難,我強烈建議盡快找到其他專長,否則失業潮將在短短幾年內到來。

當然以上幾種人都需要精進自己的方式。我認為目前AI的能力停留於具象,尚未到達能思考抽象問題的能力。因此我認為培養抽象思考的能力,將有效能提高自我價值,而我建議開始涉獵哲學、藝術史、藝術評論或媒體理論等領域。而我個人非常推薦羅蘭巴特或麥克魯漢作為起頭,如能從中獲得啟發,必然對未來的創作非常有幫助。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子迂的蠹酸齋,由小人物進行下標以及微幅修訂。
圖、文經編輯,與原作有部分出入,欲閱讀作者完整作品,請參考作者專頁。

實習編輯:鄭巧筠
核稿編輯:Shiuan

- Supported by Google Adsense -

Most Popular

More from Author

承載故事的人-劉冠廷:Be water 像水一樣清澈,有無限的可塑性

劉冠廷,以《你的婚姻不是你的婚姻-聖筊》入圍第58屆金鐘獎男主角獎,而近年來在台灣掀起一波「冠廷宇宙」使大家漸漸看見他背後的努力與對於演戲的每一分執著,他是一個承載故事的人,像水一樣,有無限的可塑性。

奮力浮出水面的YouTuber金魚腦:環保不需要厲害,只要持續就有力量

兼具環保、旅遊、生活的YouTuber金魚腦,以燦爛陽光的形象,親民的推廣環保議題,除了經營YouTube頻道外,還開了一家無包裝商店,期待自己的理念能在生活中落地生根,進而影響更多人。

在藝術與戲胞中栽種人生:最有號召力的90後網紅「張藝」

2016年因嘎嘎台合作推出的《植不起的實驗室》而開始有了知名度的張藝,在網路世代中,常不禁會讓人停下腳步細細品嘗他作品中的矛盾美感與細膩,但他始終不被任何身份所框架,並且一直在尋找自己。

山道猴子背後的魔性插畫:帶你認識經典迷因「wojak」的流派

最近廣為流傳的影片《山道猴子的一生》,而片中人物皆採用Wojak迷因漫畫角色呈現,深受2019年流行的網路迷因Wojak漫畫的啟發,而這樣的漫畫系列主要呈現了不同Wojak角色之間簡潔的互動情節,在影片中,Wojak漫畫則成為了基本元素,用以為每個角色賦予特定的屬性和性格塑造,也因此透過諷刺的方式成為這個世代的感觸。

- Supported by Google adsense -

More Articles

謝馥如諮商師:結婚不是人生的必修課,婚姻不該是關係間的枷鎖

婚不婚看個人,結婚與否各有不同說詞與見解,當你質疑人類為何要結婚?又存在著為何不結婚?這情感層面的拉扯是正常自然的,因為你是情感的動物,過不了情字這條路。

【集眾人之力的年末盛典:社區共好的「鬆勢三日節」12月揭開序幕】

彰化社頭,這個台灣的織襪之鄉,一場由地方青年發起的盛會【鬆勢三日節】即將於年末拉開帷幕。這是一場結合傳統產業、社區共造、品牌經營的匯集之地,各式各樣的想像在這裡發生,共同要為社頭這個地方繪出一段充滿活力的週末。

雲玩家、雲讀者、雲觀眾,到底有沒有資格發表意見?

雲玩家讓人詬病的原因就在沒明明沒有接觸過遊戲,僅僅是透過影片、實況和評論就上網與其他人討論或是發表意見。 用一句簡單的話來說就是「不懂裝懂」

走出翻拍即崩壞的魔咒,《航海王》真人版的不俗表現與未來發展

動畫《航海王》是許多人的童年記憶,觀眾們喜歡草帽小子一夥人的性格,也對他們在偉大航道的冒險感到熱血沸騰。而當作者尾田榮一郎宣佈要真人化時,許多人不免擔心會崩壞,不過如今卻似乎繳出不錯的成績。

AI翻譯當道:有了科技與人工智慧,我們還需要學英文嗎?

在AI還不風行的時代,翻譯是一項有系統的專業,學會第二外語對於探索世界如虎添翼。然而當科技發展至人類能不透過學習,僅操作即時翻譯AI就能使用第二外語時,則挑戰了學習本身的核心價值。

承載故事的人-劉冠廷:Be water 像水一樣清澈,有無限的可塑性

劉冠廷,以《你的婚姻不是你的婚姻-聖筊》入圍第58屆金鐘獎男主角獎,而近年來在台灣掀起一波「冠廷宇宙」使大家漸漸看見他背後的努力與對於演戲的每一分執著,他是一個承載故事的人,像水一樣,有無限的可塑性。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宮崎駿用一部《蒼鷺與少年》走遍我們的人生

「這是最後一部」在2013年時曾經表示自己不再投入長篇動畫的宮崎駿宣言,在後期被打破最後一步的發言,又開始製作新動畫。 而這次在2023年耗費多時完成的動畫作品,其風格和劇情的安排卻呈現兩極化的結果。

出道30年,從電視明星變為網路紅人之路:斯斯感冒膠囊御用明星「羅時豐」

你聽過「感冒用斯斯~咳嗽用斯斯~」的廣告嗎?在電視中唱著廣告歌曲的羅時豐出道時是台語歌手,卻不甘於被標籤定義,54歲的他現在甚至經營起Youtube,成功迎來演藝事業第二春。

連小勞勃道尼都認證,用瓦楞紙做出鋼鐵人的藝術家鍾凱翔

紙雕藝術家鍾凱翔從喜愛昆蟲的孩童時期開始,便以紙材探索創作,還成功做出1:1等比例的鋼鐵人模型。儘管受到質疑,他始終忠於自我,不曾改變作品的風格,而這份堅持不成功吸引了小勞勃道尼,也吸引了世界。
Total
0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