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人物報導名人打造一部自然真實的台劇:《人選之人》編劇簡莉穎、厭世姬專訪

打造一部自然真實的台劇:《人選之人》編劇簡莉穎、厭世姬專訪

台劇《人選之人─造浪者》以台灣民眾極熟悉的選舉文化破題,深入候選人背後最重要的形象操盤手──文宣幕僚的工作環境,帶觀眾走進這群人緊繃繁忙的日常,跟著劇裡的角色一起面對、解決各種大小問題。

《人選之人》才上架兩天,就登上台灣收看榜第一名,更成為各大社群平台上最火熱的話題,隨處可見「對白自然」、「演技精彩」、「最神台劇」等高評價,網友也紛紛讚許劇本的流暢度令人驚艷。而這樣讓人耳目一新的故事,其實出自兩位編劇新手──簡莉穎厭世姬


創作的開始,來自幕僚朋友的真實人生

「我母親當過三屆的縣議員,小時候我也有幫她把黑函放進碎紙機裡的經驗,家裡也被槍擊過,所以我對於政治怎麼運作很感興趣。」簡莉穎說。也許這些聽起來很生猛的地方派系鬥爭經歷是選戰的某部分傳統模式,但在網路時代,所謂「空戰」更是每天、每刻都在發生,這也是簡莉穎在刻畫劇本時的另一大著墨重點。

「網路社群的出現改變很多事情,特別是對選舉影響很大,這就讓我很好奇,像是王淨的角色遇到的問題就是社群時代會遇到的。社群有很多可控、不可控的地方,並不是做多少就得到多少,有時候會有很多部分不如你意。而且這件事沒有上下班時間,那在這種處境要怎麼跟私生活取得平衡點?這都是會想探究的問題。」她說選舉既然在台灣是很特別的一種文化,而自己和厭世姬也都有認識在其中工作的幕僚朋友,自然而然就想探討他們可能遇到的挫折、心理壓力。與其說是「他們選擇這個題材」,倒不如說是因為「剛好認識這群人、想說說這群人的故事。」

《人選之人─造浪者》的文宣部主任陳家競,圖片來源:人選之人─造浪者Wave Makers臉書


想透過自己的觀點,去講身邊朋友的故事,這大概也是為何厭世姬自認這個劇本的誕生也跟她的私心有關。「台灣目前做這類型的劇沒有很多,我們想用自己的視角來試試看。我認識一些年紀大我們8歲、10歲的幕僚朋友,親眼看到這份工作如何去侵蝕他們的人生,這個是一般人比較看不到的地方。有蠻多議員、議員候選人過去也當過助理或幕僚,他們的身份一直轉換,像謝盈萱的角色也是這樣。」

大家看到的都是檯面上的政治人物、要選舉的人、當官的,可是他們的背後默默付出的那群人不太為人所知。

兩人在田調時期參與了一些政治人物的工作過程,像是跟議員去參加會議、跑立委行程等等,也會拿劇本中的狀況詢問幕僚朋友會怎麼處理。「我們有一次跟議員一起參加委員會議,那次主題大概就是民眾想多看到一點以前版本的熊讚(台北市吉祥物)。這種事觀光局長也要彙報細節原因、提出解決辦法,我們在旁邊聽都覺得很荒謬,體會到民意代表這工作還蠻偉大的,他們要站在很同理的角度去聽取民眾所需、然後處理,我猜就算他們心裡覺得無聊,但工作就是要處理和面對。」簡莉穎說。

他們也跟過立委早上8點開始從里民中心、宮廟跑選舉行程到下午,對那種隨時要保持微笑、釋出關心或想話題跟不認識的人聊天的能力感到佩服不已,「那可能是10個社工的能量,真的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從細節編織,讓每個角色立體存在

簡莉穎編寫過多部舞台劇,和劇場出身的謝盈萱也是老友,不過為影集編劇,則是第一次。對此她感嘆:「影集真的好長啊!劇場大概兩小時,跟電影差不多,越長的故事需要越多條的敘事線和角色,最後這些角色也要互相交織和發生作用。我很愛的編劇艾倫索金(寫過《白宮風雲》、《新聞編輯室》)說過:『影集是一個場所的故事,電影是一個角色從生到死的變化。』正因如此,影集需要更多的人物安排。」

在《人選之人》裡,除了主角群謝盈萱、黃健瑋、王淨有各自的故事之外,其實整部群戲精彩之處,也在於幕僚辦公室的每位同仁都有一定程度的鮮明性格刻畫,這也是編劇和導演刻意的設定與安排,為的就是要讓整個環境更真實。

《人選之人─造浪者》裡認真工作的文宣部同仁們,圖片來源:人選之人─造浪者Wave Makers臉書

「劇場可以有很多象徵手法,或是一轉身就千山萬水,也可以透過敘述和象徵完成某些示意,但影集要認真的維持從頭開始一慣的調性,所以研究、田調、角色都要更注意細節。我以前跟謝盈萱合作過一部劇場戲,它的象徵道具是口紅,我甚至可以插入一段故事跟大家介紹口紅的由來。但影集不能這樣,觀眾要對寫實事情投入本身就不容易了,所以你要做的是一步步讓觀眾去了解這件事情、要更寫實。

而關於台劇長久以來為人所詬病的「台詞不夠生活化」問題,兩位編劇也盡力修正、避免不自然的感覺產生。

「我們在寫劇本的時候會自己唸出來,感受一下一般人會這樣講話嗎?」──厭世姬

簡莉穎也透露前製期跟整個製作團隊、演員讀劇的時候也會挑一些場次出來唸,「從他們給予的回饋再去調整、修正,我覺得這點很有幫助。」不過也因為幕僚職業屬性特質,所以這些角色在講話時有時候還是會要包含一定程度的資訊含量,其他像是「空戰」、「陸戰」、「老闆」這些選舉專業術語也是不能少的。

在選舉包裝下,觸動你我的真實議題

其實在台灣談到選舉,不同立場的人們為特定議題爭得面紅耳赤、劍拔弩張的情況簡直就是家常便飯。大量的政論節目輪番修理政治人物、大選時期滿街的宣傳刊物等等,更成為許多觀光客心中「專屬台灣的奇景」之一,這也讓《人選之人》在宣傳初期,就不斷遭受「一旦出了台灣,這個題材有人懂嗎?」的質疑。對此,厭世姬自信表示,這部戲的主線劇情很強,不需要有特定的文化背景才能懂。

「我們討論到很多女性議題,比如觀眾跟著王淨這個角色解謎、好奇她怎麼了?以這些點來看是蠻國際的。我前陣子看了韓國歷史劇《南山的部長們》,完全對他們的歷史沒有概念、不知道那些人物是誰,但還是看完了。我覺得我們呈現出的也是這樣。」

就算沒有共同的背景,主要角色的故事還是可以牽動觀眾,想知道這些人發生了什麼事。

而且在這個凡事離不開網路社群的時代,很多議題操作就算不是相關從業人員,看起來應該也是有感的。「角色們各有主線,而且都是在人的寫實邏輯中,像文宣幕僚你就算不理解其中的運作,也可以大概略知一些概念,猜測他們該怎麼做才會達成目的。網路社群也是大家熟悉的,對於國外觀眾應該也不會太過遙遠或陌生。」簡莉穎說。

《人選之人─造浪者》裡作為文宣部黨工的蔡易安,圖片來源:人選之人─造浪者Wave Makers臉書

試圖呈現小人物在生活裡的掙扎

如劇中所描寫的,上班時要為輔選的候選人解決大小問題、如何防守進攻、不出錯不失分,都是文宣幕僚的課題。下了班後要面對家人接不接受自己同志身份的焦慮、要和同樣有著忙碌工作的另一半協調家務分配,這些種種即使脫離職業身份,其實也都是很多人生活中會面臨到的困境。厭世姬說,希望大家不要因為看到政治這兩個字,就覺得劇中的一切離自己很遠。

「因為這部片就是在講一群職人,跟大家一樣都是社畜、上班族,都在執行某種專業能力,我想讓大家透過這齣戲去看到背後專業的面向。」

也許很多人會認為政治就是髒、就是口水戰,卻忽略背後技術性的東西:「各行各業的各種專業從業人員都有需要妥協的地方、困難之處,像是黃健瑋的角色要如何在事業與家庭中取得平衡,這也不是只有這一行會遇到的。看到他的難為之處,有類似經驗的人就會覺得更貼近這些角色。」

《人選之人─造浪者》的文宣部主任陳家競,因全心忙於工作而無暇顧及家庭,面臨掙扎。圖片來源:人選之人─造浪者Wave Makers臉書

另一段劇情描寫潘綱大飾演的角色和有著同樣政治理念的朋友產生誤會,其實談的就是「務實」兩個字。「我認為政治是推動一個價值,但要怎麼實踐價值是需要很多務實的工作,如何既不違背信念,但又要部分妥協、如何讓大家一起前進一小步?就像有句名言:『不管你是多好的人,但你只要有好好努力,在別人故事裡就有可能是壞人。』價值跟立場常常是混雜的,如果都不用妥協就能達到目的、正義必勝的話,那是開外掛的結果。我們比較想要呈現的是成人的世界裡做什麼事都是要有代價的,我們要往某個方向走,就要承受某些判斷的後果,這是更真實的角度。」簡莉穎表示。

她說自己沒有那麼喜歡善惡分明的戲,更喜歡看到人在其中掙扎、看到真實度夠高的職場描繪和多元的角色,「我覺得《人選之人─造浪者》是可以傳達世界複雜性的一齣戲,也可以讓大家更看到台灣當代的一種面貌,這面貌不管是性別的、政治的、工作職場的,或是整體的戲劇呈現結果,應該都是在現在環境來說蠻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

在台劇裡,也可以有豐富的女性視角

前面提及女性議題,這也是本劇目前備受讚揚的其中一個重點,當中的候選人、幾大關鍵人物都是女性,這也是台劇以往比較少出現的視角與觀點。「因為我們都是女性身份,更希望裡頭重要角色是由女性或是性少數擔當。而且要先寫出這樣的角色,演員才有這樣的角色可以演,中年婦女不是只能演媽媽,當謝盈萱不再是『有自我認同困境的中年女子』時,會有很多新的可能。」

「某種程度上要先有多元的故事,才有角色的多元,才能看到演員展現不同的能力。」──簡莉穎

她也認為整體演員的水準都很高,選角特別好,更大讚老友謝盈萱的演出:「她在裡面蠻帥的,也許會是她之後的新戲路吧!她就是台灣的凱特布蘭琪,適合走一些帥氣的戲。王淨也蠻好的,是個蠻深沉、帶著罪惡感的角色。」

厭世姬也補充,像是蔡亘晏的角色他們也下了一番功夫去設定,不希望她是以一種很直覺、扁平刻板的黃臉婆、怨婦形象出現,反而是有層次、更立體的存在,能明白表達自己的需求和困境。她本身也對蔡亘晏和黃健瑋這對夫妻的對手戲特別有感,「那邊是我個人的哭點,看這對夫妻線走完我是有哭的,即便是我自己寫的,哈哈!」

《人選之人─造浪者》裡的文宣部副主任翁文芳(左)、文宣部黨工張亞靜(右),圖片來源:人選之人─造浪者Wave Makers臉書

就算會引起爭議,也要有人去做

相信只要是長期生活在台灣的人都知道,任何劇作只要扯上一丁點的「政治」,來自四面八方各種立場的聲音就不可能消失,何況喜愛用既定印象(甚至是錯誤的印象)貼標籤的人那麼多,不看劇光用截圖就能亂罵的更是大有人在。對此,兩位編劇倒是一派輕鬆看待,瀟灑地說:「被罵就是一定會被罵,反正沒差。」

「我覺得台灣離政治口水戰的距離很近,一定都有想到網友會怎麼說,但大家既然都決定要做這齣戲了,就一定有準備好可能會有爭議。我相信我們能分辨哪些是真正給予戲的回饋、哪些是帶著政治偏見的攻擊。如果太過擔心,那這題材永遠沒辦法做,但總是要有人去做吧?」簡莉穎說。

他們也承認目前台灣的特殊情況還是無法像《白宮風雲》那樣用真實的政黨名稱去設定,因為會變成超級政治口水大戰。「但觀眾可以有自己想像的空間,反正都是一種討論。我們本來就沒有是影射誰,就都是創造出來的角色。」

不輸國外的台灣戲劇團隊

面對自己第一次的影集編劇成果,兩人都特別讚賞製作團隊的專業和演員的表演。「林君陽導演很罩!很細心又很有想法,給了我們好多驚喜,有些東西我自己都不知道拍出來會長怎樣,但看到劇本如實呈現的完成度很高、又有趣,美術也好強。我反而是對自己不滿意,忍不住會去想如果能再多給我一些時間、或是我年紀大一點、有多點經驗,很多地方都可以再寫得更好。」厭世姬說。

《人選之人─造浪者》幕後工作劇照,圖片來源:人選之人─造浪者Wave Makers臉書

簡莉穎則透露,劇本寫了幾行關於凱道遊行的內容,但拍攝卻是得勞師動眾、封街好幾天才能完成。「臨演在雨中穿脫雨衣好辛苦,這是需要整個團隊全心投入才能達到的,也讓我感覺到台灣的技術力是很高的,我們只是需要好的內容,在這麼低的預算下,我相信我們的技術力是足以跟國際比美的。」兩人都認為,光是從製作質感、演員演技這兩方面來談,觀看《人選之人─造浪者》就是一種享受。

其實在《人選之人─造浪者》推出的前幾天,類似題材的韓劇《造后者》才熱騰騰上架,但不少火速追完兩部劇的人都表示,這可能是少數「台劇勝出」的一次較量。也許就像簡莉穎所說的,台灣其實一直都做得到,只是需要新的嘗試和多元的角色刻畫。

如同在一個緊湊的幕僚世界裡,不停遭遇新的問題、然後想到對的方式、由對的人來解決它,當新穎的題材碰上對的創作團隊與演員,帶台劇突破困境、殺出重圍,也就再也不會只是天方夜譚。

《人選之人─造浪者》主創團隊,編劇厭世姬(左)、導演林君陽(中)、編劇簡莉穎(右)。圖片來源:人選之人─造浪者Wave Makers臉書

    


   

本文經時尚編輯的真心話授權轉載,由小人物進行下標以及微幅修訂。
圖、文經編輯,與原作有部分出入,欲閱讀作者完整作品,請參考原文

更多有關時尚編輯的真心話文章,請見FacebookInstagram方格子

實習編輯:林玥彤
核稿編輯:Shiuan

- Supported by Google Adsense -

Most Popular

More from Author

焦安溥:從歌曲中穿梭,用音樂感謝人生無常

2022年底,安溥發行新專輯《9522》,刻劃自己從1995年到2022年一路以來的心境轉變,並於同年平安夜舉辦十年一度的《潮水箴言》演唱會。近期金曲入圍名單公布,安溥雖未入圍最佳華語女歌手,她的音樂與歌聲早已撫慰許多角落裡的靈魂,撰寫本文的汪羽正是其一。透過敘寫安溥的創作歷程與自我認同,似乎也帶著聽者在音樂與生命中找回自己。

從無到有,建構扎實世界觀:《人選之人》導演林君陽專訪

林君陽執導的《人選之人》上映不到一週就衝上台灣NETFLIIX收看榜第一名,並受到韓國議員的關注推薦。以「台灣選舉文宣幕僚」為全劇焦點的設定,但不如真實世界狗血的作品,到底如何成功吸引觀眾目光的呢?

呂秋遠律師:透過同理與溝通來討論婚姻中的財務分配

婚姻關係裡的財務分配往往是最難也最複雜的,我們既無公式可套,也沒有絕對的客觀標準能評斷對錯。循著本文的情境,或許你我也能回過頭思考:自己想要的關係和生活是什麼樣子?我們該如何與另一半協調,達成共識?

我們的失落從何而來?《台北女子圖鑑》再解構(下)

坦白說,一部從劇名就反覆檢驗南北落差的故事,就不能只是一個膚淺的討論。如果台北作為主角卻被劇本形容的蒼白無色,與事實不符,那台北女子圖鑑,還能被稱作「台北」女子圖鑑嗎?

- Supported by Google adsense -

王凱琳博士:突破MBTI的侷限性,讓職涯諮商師助你一臂之力

在科技業一待就是十多年的凱琳,經過科技業不同部門的工作,讓她逐漸覺得MBTI是一個很有用的工具,可以協助自己了解人跟人之間的差異,但越加深入了解,也明白MBTI其實有其侷限性。

我用不上 ChatGPT 的理由,你呢?

自從ChatGPT問世以來,網路上出現愈來愈多結合應用的討論與教學,但作為工具,ChatGPT仍有其限制,小說家麟左馬從「精度」與「相關性」兩點分享自己現階段用不上這個工具的理由 。

Mr. Lobby:咖啡的純粹加入Battle,雲林隨之舞動

有一種創業心態,不是賺著大錢或追著流量,而是跟著自己的心走。在雲林斗六的Mr. Lobby,主打自家咖啡烘豆,並提供各行各業創作者在他的烘豆場域交流。Lobby用Battle的熱血和咖啡的甘甜,描繪出地方大摳的生活樣態,也為雲林添上一抹新鮮色彩。

毛小孩的守護神們!台灣民間信仰裡的動物神

近年少子化的現象之一,是寵物取代人類成為家庭裡的「毛小孩」。毛爸媽們對毛小孩的關愛,衍生出相應的產業與服務。而其中,過去被視為是「人的」宗教信仰,如今也開始關注毛小孩的安全與健康,使得提供動物相關服務的廟宇與日俱增。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台灣有哪些祭祀動物神的廟宇吧!

焦安溥:從歌曲中穿梭,用音樂感謝人生無常

2022年底,安溥發行新專輯《9522》,刻劃自己從1995年到2022年一路以來的心境轉變,並於同年平安夜舉辦十年一度的《潮水箴言》演唱會。近期金曲入圍名單公布,安溥雖未入圍最佳華語女歌手,她的音樂與歌聲早已撫慰許多角落裡的靈魂,撰寫本文的汪羽正是其一。透過敘寫安溥的創作歷程與自我認同,似乎也帶著聽者在音樂與生命中找回自己。

專訪中執委許菡芸:為世界帶點美好的政壇青年力量

許菡芸身為政壇年輕一代的力量,在政壇耕耘已久。經歷過選戰失利,卻仍持續在政壇打拼,嘗試為民眾生活帶來更多美好,也尋找青年於台灣的價值。

從《人選之人》看見政治工作的職人甘苦:專訪作家張慧慈

《人選之人:造浪者》作為台灣第一部政治幕僚職人劇引起熱烈關注與討論,劇中呈現台灣社會政治生態與選舉文化,並以性別平權議題為故事主線,描繪女性在職場所面臨的挑戰。透過專訪曾任職於政黨、歷經選戰的作家「小花媽」張慧慈,我們將更深入了解幕僚職人真實經歷的酸甜苦辣。

視老如寶,青銀共創如何造就世代共榮

Ezchoix是一個銀髮族專屬的資訊分享平台,該團隊希望藉由平台上的銀髮議題更新,讓更多人關注國內高齡化社會的發展狀況及銀髮族的權益議題。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如何能協助銀髮族在年邁之時,仍能發揮自己最大的價值,便成為現今的思考方向,而青銀共創便也成為炙手可熱之選。

我們受困於民主社會中的「有閒階級」?

近幾年韓劇流行的精英世界、上層階級與下層階級的對比,引起許多熱潮,在諸多的討論下,我們看見了就算我們在一個看似沒有階級式的民主社會,但仍有隱形的「有閒階級」在引領著我們朝著那個方向前進。

深受氣候變化影響,吉里巴斯81%的家庭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威脅

吉里巴斯風光明媚,但也面對著種種困境。全國一半人口(估計為12萬)生活在首都南塔拉瓦(South Tarawa)。該國土地形狀狹長,猶如一個回力鏢,主島幾乎無法容納所有居民。吉里巴斯出生率高(每1000人有26名嬰兒),加上外島居民移居至南塔拉瓦,令當地出現城市化,過度擠迫加劇健康、社會及環境問題。

畢業生求職路途上的燈塔:趙浩宏與《職人》雜誌

迷惘是人生的常態,但為何孩提時的我們能將迷惘正向地轉變成「好奇」,從嘗試當中累積喜好與熱情,年紀漸長卻失去了熱情?《職人》雜誌創辦人趙浩宏認為,強調成績與考試的教育環境,讓學生過早地失去對學習的主權。透過《職人》,趙浩宏要培養人們對世界的好奇與熱忱,讓發光發熱的職人們為職涯提一盞燈。

擁抱自己,把握7點讓高敏族的你更有自信

高敏感族群內心容易出現許多小劇場、經常小心翼翼觀察周遭反應,也容易被所處的環境影響。這些事無時無刻都影響著高敏感族群的內心,但其實,掌握幾個原則,高敏感族群也能看見另一份天賦。
Total
0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