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社會實踐環境人類又開始活動了!後疫情時代,我們該如何與自然共存?

人類又開始活動了!後疫情時代,我們該如何與自然共存?

255,324FansLike
119,979FollowersFollow
7,421SubscribersSubscribe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在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7次締約方會議(COP27)致詞指出「溫室氣體排放與日俱增,全球氣溫持續上升,我們的地球正快速接近氣候混亂不可逆轉的臨界點。我們腳踩著油門,正駛向極端氣候地獄之路。」,各國面臨嚴峻抉擇,現在必須致力減少排放,否則後代子孫註定陷入氣候災難。

僅為情境示意圖(來源:photoAC)


一、新常態的生活方式

自2020年以來,全球受到新冠肺炎(COVID-19)的持續影響,在短短數月已蔓延全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各國為了防範與阻止COVID-19擴張,許多國家開始進行遠距上班和上課,並推行居家防疫相關配套政策,從減少外出、戴口罩、疫苗施打、公共場合保持社交距離、戶外活動場所的簡訊實聯制、量額溫與酒精消毒,改變大眾原有的日常生活的樣貌。

於2018年時,「比爾及梅琳達・蓋茲基金會(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便已經預測,像SARS、COVID-19大型疫病的流行,而在未來會更頻繁的發生,亦就是所謂的『新常態』。」 因此將來可能持續遇到不可預測的疫病的衝擊,新常態將會成為未來的新日常生活面貌。

然而,時間過得非常快。今年是2022年,隨著台灣政府面對新冠疫情採取的共存,人們也開始逐漸地降低對疫情恐懼和恐慌。對大部分的人來說,現今每日更新的新冠疫情確診人數,就像是平常沒再玩股票的人,卻看到新聞台跑馬燈所顯示每日股價的畫面,似乎不會有太多影響情緒的波動。

2020年至2021年期間,我們大多數人感受到新冠疫情所帶來末日般的生活方式,人因為恐懼不敢外出接觸到以往生活的空間,而閉關在家數個月之久的日子。當偶爾外出採購時,重新接觸到戶外的空間時,身體的尺度感從習慣一個極小空間的感官,視覺的感受和經驗突然放大數倍,產生對原來習慣的生活環境有種既熟悉又陌生的心理經驗和感覺。

進行居家防疫期間,人們的生活節奏開始慢下來了,人開始注重自己的生活方式。工作上少了通勤和著裝的時間,加上能自由選擇工作時間,生活步調從快速的現代化社會中放慢下來,人開始學習如何與自己獨處、找到新興趣、上網看著教學影片學習動手下廚、查詢盆栽植物的種植技巧、學習運用AR擴增實境模擬改造居家空間等新生活型態。

這段期間人的流動減少,地球暖化的速度以及溫室效應似乎有稍微減慢一些,在看似有好轉的狀態下,促使部分的人們反思與關注人類活動的活躍度對環境、生態和地球環境所造成的影響。

僅為情境示意圖(來源:pexels)

二、生活的發展同時也是生態的危機

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發展下,自由市場競爭是一輛無法停止的失速列車。我們都知道工業革命帶來了科學技術的革新,影響人類文明發展和生活方式。在資本主義的自由市場競爭機制下,人類透過開墾、開發、甚至武力進行戰爭殖民,獲取最大化的開發資源和利益。追求「不僅要快,還要更快」的發展,「不僅要大,還要更大」的工廠。

人類為了利益和資源大量開發土地、砍伐山林、捕獲生態系的每個物種,甚至製造在自然環境下,數千年無法分解的大量垃圾。人將這些無法經由環境分解的垃圾掩埋於山中、丟棄於海洋乃至在轉眼的時間內堆砌的垃圾山高度,堪比自然環境需要花上數百年時間所孕育山的高度。

我們生活的世代被稱為「人類世」(Anthropocene,人類世是地質學中指最近的一个地質時期,也就是人類存在的時期。大約2.5万年前開始,是全新世(Holocene)的一部份。在人類世,人類逐漸發展出文明、農業和工業等聞名,對地球環境造成了深遠的影響,同時也是最晚被描述且未被接受的地質年代。

人類世中,自然環境和生態物種受到人類需求和欲望的掌控,造成了許多負面影響。森林減少,植物的開花期發生改變;蜜蜂和蝴蝶消失,候鳥不再在原來的地方棲息;鯨魚擱淺,海龜受傷,海洋生物被廢棄的漁網困住,大量的海洋生物體內充滿無法分解的人造廢棄物。這些都是人類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對生態物種的不尊重,對未來的不負責任。

人類對山林、海洋和土地的生態造成的影響非常巨大。例如,《寂靜的春天》這本書告訴我們,人類所製造的殺蟲劑或農藥,是影響生態的元罪之一。農業是人類生活中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為了保持農產品的外觀和產量,科學家開發出了農業和殺蟲劑來驅逐鳥類和毒殺害蟲。然而,這些看似為人類創造更好生活的措施,卻是造成生態危機和反噬人類的生化武器。無論是農藥或是殺蟲劑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動植物的生態鏈的各個層面,甚至最終可能回歸到食物鏈頂端,即人類體內。

僅為情境示意圖(來源:pexels)

三、人類又開始活動了!

隨著人們將新冠疫情視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許多產業已經恢復到疫情爆發前的生活方式。雖然各國的邊境解封狀態仍然是較保守的狀態,但人們已經無法再停留在家中。由於疫情的持續影響,各國政府和企業都在努力採取措施來降低疫情的傳播,並確保經濟穩定。 這包括採取社交距離、執行居家隔離、採用遠距工作、限制大型聚會等措施。

近期發現不少人因為無法出國旅行,開始轉向鄰近環境中的山林進行登山、露營及野營抑或是海邊浮潛和衝浪等。人的活動開始增加經濟內需,並且對自身的土地有更多的認識和關注並非一件壞事。然而,如果我們不能確保這些活動的環保性,就可能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例如,防曬產品中的化學物質可能會污染海洋,而垃圾則會阻礙野生動植物的生存。因此,在享受戶外活動時,我們應該確保我們的行為對環境最小化影響,包括使用環保產品、妥善處理垃圾、保護野生動植物的棲息地等。

隨著人類流動的活躍度增加,同時也代表著地球好不容易得到的短暫喘息時間結束了。全球暖化對於地球上的生物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包括改變氣候、棲息地的消失、種群數量減少等。這些因素對於動植物的生存都構成了威脅,使得許多物種面臨絕種的危機。隨著人類活動的增加,環境壓力也隨之增加,因此我們應該更加重視環境保護,確保我們的行為不會造成更大的破壞。這樣才能確保地球的生態體系能夠持續維持平衡,也為我們和未來世代提供一個更加健康和美好的環境。這不僅僅是環境保護人員的責任,而是每個人都應該承擔起的社會責任。我們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改變,減少使用塑料、回收垃圾、選擇綠色能源等等,以實際行動來維護地球的環境健康。

全球暖化所造成的高溫和酷暑已經不再是理論上的環境問題,而是每天都存在於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現實。南北極的冰山正在加速消失,海平面也在不斷上升,部分地區的居民不得不要不斷提高居住環境的高度,甚至被迫遷移至其他地區。環境相關議題正在不斷受到關注和呼籲。我們應該加強對環境保護的關注,減少對環境的破壞,減少碳排放並採取可持續發展的策略。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確保地球的生態系統得以維持並為下一代留下健康的環境。

將地球擬人化的想像,我們可以理解新冠疫情和全球暖化是地球環境對人類提出第六次大滅絕(The Sixth Extinction: An Unnatural History)的警訊。面對這樣的強烈警告,相信大多數人都會理解和深刻體會生活和環境變化,而人類整體社會的運作速度和環境保護的觀念是否有所轉變,就要看新冠疫情對大多數人生活層面的改變有沒有留下深刻的印象,此次疫情的警訊是否能夠讓人們記在心中。

四、結語

選擇權依舊回到自我的選擇

資本發展的這輛失速的列車,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似乎得到了暫時減速的機會。人類曾認為掌握了工具就能掌握征服自然的權力,但卻沒有想到,因為過度的肆意妄為,卻反而遭受到了自然的反撲。疫情的爆發讓人們意識到,我們與自然的關係是密切相關的,人類的行為對自然環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現在是時候重新思考我們對自然的關係,並實踐更環保的發展方式。我們需要轉向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模式,這可以通過減少能源消耗和廢棄物產生、保護自然資源和生物多樣性、提高社會公平性等方式實現。我們需要重新思考我們對自然的關係,並實踐更環保的發展方式,以確保未來世代的健康和福祉。

僅為情境示意圖(來源:photoAC)

總之,無論是個人還是社會整體,必須要重新思考對於環境和生態的看法,並實踐更環保的發展策略。面對環境開發、自然保育、生態永續等議題,每個人都有責任做出選擇,選擇讓自己和下一代生活在怎樣的環境中。面對這些議題,每個人都必須要共同面對,並負起責任,為了確保未來世代的健康和福祉。

本文經林宏恩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實習編輯:黃勤
核稿編輯:Shiuan

- Supported by Google Adsense -

Most Popular

More from Author

告白不一定是為了在一起,也可以是為了自己

在感情中,面對喜歡的人,我們總是不知該如何是好。要告白嗎?又害怕失敗,萬一連朋友都沒得做了怎麼辦?但告白其實不是為了對方,而是為了不辜負那個認真喜歡的自己。

懂外語就能做好翻譯嗎?外語翻譯的兩大守則

懂外語就能做好翻譯嗎?本文整理出三個守則:一、避免碎片化翻譯;二、加強譯入語寫作技巧;三、確認客戶需求。從筆譯工作的技巧層面剖析,教給讀者筆譯工作的小撇步。

我的幸福與任何人無關:感受「幸福」的方法

你曾經因為覺得自己不夠幸福感到迷惘或是困擾嗎?透過弘一法師的故事,幸福其實不是尋找也不是追求,而是站在原地接受和放下。只有找到自己的幸福路,幸福才會紛然而至。

你分得清「書評」與「書摘」嗎?

本文先從定義上著手,分析何為書評、何為書摘。接著將書評和書摘放在一起做比較,統整究竟書齋和書評的差異在哪裡。最後,從閱讀方面概括,無論哪一種都是接近閱讀的方式之一。

- Supported by Google adsense -

More Articles

謝馥如諮商師:結婚不是人生的必修課,婚姻不該是關係間的枷鎖

婚不婚看個人,結婚與否各有不同說詞與見解,當你質疑人類為何要結婚?又存在著為何不結婚?這情感層面的拉扯是正常自然的,因為你是情感的動物,過不了情字這條路。

【集眾人之力的年末盛典:社區共好的「鬆勢三日節」12月揭開序幕】

彰化社頭,這個台灣的織襪之鄉,一場由地方青年發起的盛會【鬆勢三日節】即將於年末拉開帷幕。這是一場結合傳統產業、社區共造、品牌經營的匯集之地,各式各樣的想像在這裡發生,共同要為社頭這個地方繪出一段充滿活力的週末。

雲玩家、雲讀者、雲觀眾,到底有沒有資格發表意見?

雲玩家讓人詬病的原因就在沒明明沒有接觸過遊戲,僅僅是透過影片、實況和評論就上網與其他人討論或是發表意見。 用一句簡單的話來說就是「不懂裝懂」

走出翻拍即崩壞的魔咒,《航海王》真人版的不俗表現與未來發展

動畫《航海王》是許多人的童年記憶,觀眾們喜歡草帽小子一夥人的性格,也對他們在偉大航道的冒險感到熱血沸騰。而當作者尾田榮一郎宣佈要真人化時,許多人不免擔心會崩壞,不過如今卻似乎繳出不錯的成績。

AI翻譯當道:有了科技與人工智慧,我們還需要學英文嗎?

在AI還不風行的時代,翻譯是一項有系統的專業,學會第二外語對於探索世界如虎添翼。然而當科技發展至人類能不透過學習,僅操作即時翻譯AI就能使用第二外語時,則挑戰了學習本身的核心價值。

承載故事的人-劉冠廷:Be water 像水一樣清澈,有無限的可塑性

劉冠廷,以《你的婚姻不是你的婚姻-聖筊》入圍第58屆金鐘獎男主角獎,而近年來在台灣掀起一波「冠廷宇宙」使大家漸漸看見他背後的努力與對於演戲的每一分執著,他是一個承載故事的人,像水一樣,有無限的可塑性。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宮崎駿用一部《蒼鷺與少年》走遍我們的人生

「這是最後一部」在2013年時曾經表示自己不再投入長篇動畫的宮崎駿宣言,在後期被打破最後一步的發言,又開始製作新動畫。 而這次在2023年耗費多時完成的動畫作品,其風格和劇情的安排卻呈現兩極化的結果。

出道30年,從電視明星變為網路紅人之路:斯斯感冒膠囊御用明星「羅時豐」

你聽過「感冒用斯斯~咳嗽用斯斯~」的廣告嗎?在電視中唱著廣告歌曲的羅時豐出道時是台語歌手,卻不甘於被標籤定義,54歲的他現在甚至經營起Youtube,成功迎來演藝事業第二春。

連小勞勃道尼都認證,用瓦楞紙做出鋼鐵人的藝術家鍾凱翔

紙雕藝術家鍾凱翔從喜愛昆蟲的孩童時期開始,便以紙材探索創作,還成功做出1:1等比例的鋼鐵人模型。儘管受到質疑,他始終忠於自我,不曾改變作品的風格,而這份堅持不成功吸引了小勞勃道尼,也吸引了世界。
Total
0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