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巧筠

桃園人,喜歡文字、喜歡爬山。害怕孤獨,卻喜歡一個人生活。正在試著為自己、為時代留下最接近本質的切片,並將觸動人心的可能最大化。

過往文章

那些該死的大人:從《黑暗榮耀》看被扭曲的善與惡

近期風靡全台的韓劇《黑暗榮耀》,以復仇的主題出發,觸碰並探討韓國文化、社會框架與家庭親子議題。而其中,家庭對於孩子的愛,真的是「善」的嗎?還是最終是資司的回饋到自己身上?

同桌共食,心卻在天涯:透過一餐飯揭穿華人含怨的和諧

在傳統習俗中,每逢大時大節,家人總會聚首一堂、度過節日,不過並不是每個家庭都那麼幸運和開心,常有大家族的勾心鬥角,正式從聚會展開,而在這背後的文化社會脈絡,我們可以透過一粒米、一餐飯看見。

交友軟體當道的現代:隔著螢幕的兩顆心,如何交集?

你是否曾用交友軟體找尋另一半?在網路發達的世代,我們花費大量的精神在網路世界上,而在尋找另一半時,也會透過交友軟體去了解對方。但這一切是否為完全真實?我們又該打破我們不信任的框架,去順應未來趨勢。

歷史悲劇與人性孤獨之下的《伊尼舍林的女妖》

《伊尼舍林的女妖》講述愛爾蘭內戰期間,來自同一座小鎮的兩位好友結束友誼的過程。這段突然結束的關係,不僅帶來令人震驚的後果,也隱約地側寫了愛爾蘭內戰的影響。

強尼甜點工藝:誕生「法式」龍鬚糖的那段故事

位於台南的強尼甜點工藝,於2021由Johnny顏志全創辦。從小學習烘焙的他,突破一層層的逆境,在法式拉糖的領域中,結合傳統的龍鬚糖,讓他熱愛的糖果工藝,重新長成另一對耀眼的翅膀。

誰賦予《厭女的資格》:男性資格感如何加劇壓迫?

現代社會中,人人都在追求著性別平等,但在像是韓國、日本等地方,仍有厭女情結的發生。而是什麼社會,讓厭女情結有機會發生,又我們應該怎麼改變,如何面對不正義的社會?

《沒有煙硝的愛情》:再怎樣偉大的愛情,都有渺小一面

《沒有煙硝的愛情》於2019年2月14日在台灣上映。劇情描述二戰結束後,在蘇聯掌控下的波蘭逃不出備戰煙硝,嚮往自由的音樂家與滿懷激情的美聲女伶卻一見鍾情,但外面的世界仍混亂、互相猜忌。在時代限制嚇得他們,該如何突破重圍,完整彼此,獲得自由的愛。

二二八:即便蓋住傷口,仍然不斷疼痛的步伐

2023年是二二八事件的76週年,當凱達格蘭大道舞起旗幟,帶領大眾深入今年主軸「空白與填空」的主題意識中;當近幾年以戒嚴時代為背景的電影不斷產出,如《流麻溝十五號》、《悲情城市》的重映等,不禁會讓我們重新想起那個年代,喚起我們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