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ire 左撇子和諮商心理師蘇予昕,在 Blaire 暖昕相談室「沒有安全感其實不是壞事」這期節目中,以獨道的角度解析「安全感」對於我們的意義,以及面對不安,我們該如何調適心態。
看待不安全感的眼光,我們可以保持中性
「大家把安全感看得過於重要」
心理師蘇予昕指出,安全感其實只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從孩提時期,我們受到父母無微不至的呵護,但隨著年齡增長,我們開始想要擁有獨立自主、自我實現的能力,此時,過多的安全感反而會限制我們的發展,因此,在「安全感」和「自我實現」之間,我們常會需要取得平衡。
安全感是自然而然產生的感覺,當我們遇到危險或緊張的狀況時,不安感也等同是一種警訊,它可以讓我們提升警戒心、保護好自己,並且盡早遠離可能對自己有危害的人事物。無論是在路上遇到可疑的人,或者在一段關係中受到傷害,安全感的不足可以提醒我們及時抽離,避免我們遇上更大的危險。
因此,安全感的多少都是正常的現象,而最重要也最影響我們的,其實是我們「對不安全感的評價」。因為不安全感的出現會讓我們感到慌張、焦慮,心裡沒有踏實的感覺,所以有許多人很討厭這樣的自己,甚至認為沒有安全感是自己的缺點。
不需要一直關注自己的不安全感,而應該去關注自己想發揮、展現什麼,不安全感有時反而是幫助我們前進的動力,因為知道現在的自己還不夠好,我們會渴望進步,渴望自我實現,渴望成長來給予自己安全感,而依靠自己的力量獲得的安全感才是最永久且牢靠的。
不安全感是一種警報,讓我們擁有了解自己的能力
如果發生了意外讓警報大響,那就要主動地去找尋原因,不能矇著眼裝作無事發生。
如果只是虛驚一場,那讓我們感到不安全的可能就不是眼前的人事物,而是過往留下的陰影,不知不覺中影響了我們的潛意識。
比如過去曾被在感情中遭遇背叛,談下一段感情時可能會變得更敏感、更缺乏安全感,對愛人的掌控慾可能也會提高,或者因不自信而處處小心翼翼。
要解開心裏真正的不安全感,我們首先要面對不安感,並探索自己不安的源頭,試著回顧自己不安的原因,並接納、宣洩這些因為缺乏安全感而產生的負面情緒,在每一次感到不安的同時,我們也變得更了解自己,更懂得如何與不安感和平共處。
如何給予別人安全感 —「傾聽」是最重要的步驟
「如果對方無法自己感到安全,我們給予多少安全感都沒用。」
心理師蘇予昕形容,我們的內心就像一個容器,裡面可以盛滿愛和安全感,一但容器被刺破了,無論再重新倒進多少都還是會往外漏出,都還是填不滿,我們能做的就是陪伴、傾聽,與他一起直面他的破洞與傷痛,剩下的就交給每個人自己天生具備的自癒力來解決。
反過來說,當我們感到不安全感,陷入情緒漩渦時,不要總是習慣一個人壓抑著,也不要覺得是自己大驚小怪,而忽略了內心真實的感受,找個人傾訴、藉由對的方法適時的排解情緒,並記得找出引起不安全感的原因,觀察它究竟值不值得讓你警鈴大作,才不會積鬱成疾,讓不安全感害了你。
參考來源:Blaire Chen 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