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社會實踐政治影評《第六十九信》:以影像填滿最後的空白信件

影評《第六十九信》:以影像填滿最後的空白信件

255,324FansLike
119,979FollowersFollow
7,421SubscribersSubscribe

《第六十九信》處理台灣白色恐怖歷史和轉型正義議題,它的實驗性和特別之處在於,導演林欣怡把握了「影像」與「聲音」的特質,以及膠卷的手工性,透過之反身性地思考了自己的創作者身份。所以在面對和接近這段「噤聲」的歷史時,《第六十九信》能以多元的媒材與角度,填補歷史的「真空」,創造即發聲。

「信」指的是白色恐怖受難者施水環入獄後寄予家中的書信,信件內容為女兒對母親的問候、日用品需求⋯⋯等平凡語言。然在這之外,片中極少數的字幕為觀眾拼湊出施水環的遭遇、槍決時間等歷史資訊,她一共寄出了六十八封信件給母親,而第六十九封信則如片中強調——是空白的,是施水環來不及寫下的故事,也是再也說不出口的話。林欣怡於是從此出發,藉由其實驗影音,「敲打」、「創造」並補寫完第六十九封信。本文將分析其「創造」的不同面向,以及影人的反身性,試圖梳理出此一「續寫」的意義,以及其如何將「被消失」的歷史,重置於現今時空審視、面對之。

圖片來源:《第六十九信》劇照

踏入、重訪過去的時空

《第六十九信》首先來到六張犁亂葬岡,紀實影像畫面中是雜草叢生的墓園,受訪者李哲宇強調「你得帶人到現場,那種感受才會跑出來⋯⋯就是我們是踏過某一個東西的上面,然後才來到這個地方,它有點像那個歷史也是,踏過某一些人」。這樣的「踏過」強調了歷史的掩埋、堆疊,同時也點出了林欣怡此處在做的事——踏過,重訪。場域在轉型正義脈絡中有其重要性,當某個對人不正義的「恐怖」發生在過去的時空,時間流逝、歷史淘洗後,現在所存的便是空間,重新踏入這樣的空間並面對之,於是成為「轉型」的開端。因而,即便《第六十九信》以實驗影像、再創作、再演繹為主,也依然不可少紀實的拜訪,以及現實空間的呈現。

圖片來源:《第六十九信》劇照

來自過去的信件,寄給現在的我們

再者,《第六十九信》聚焦施水環案,卻在個人之外,嘗試召喚一種群體性。除了拍六張犁亂葬岡,片中穿插剪接著上了紅字的墓碑,可見在這六十九封信的漫長書寫過程,以及政治、歷史的進程中,疊加而被掩埋的人,一個墓碑接著一個墓碑,一個名字接著下一個名字。寫信人看起來是個體,是施水環一人,卻其實隱含了時代下的集體,那些墓碑上的紅字快速剪接的堆疊,便如無數寫信者的署名,將寄信端由個人擴展至群體。

書信時常被視為私人的情感載體,然如前所述寄件端的擴大,「寫信」此一個人的行為與情感表達被《第六十九信》的挖掘、重探,與重書「集體化」、「公眾化」了。不只是寄信端,收信端亦然。這些信件如今不再只是施水環與母親的相互慰問,通訊對象亦不再只是過去時空的她倆,而成為當今時空的創作者、觀眾與過去歷史的對話的傳聲筒,收信者從施水環的母親擴展至拍攝者/創作者林欣怡,以及觀影者我們。個人歷史、女性絮語成為我們回溯並重新檢視「大歷史」、「大寫歷史」的依憑,由私人、個體出發的字句,在歷史通道中鏗鏘迴響,喚起集體回聲。

圖片來源:《第六十九信》劇照

聲音和歷史,在破壞和創造中呈現

《第六十九信》的聲音創造與呈現亦特別,我們能聽見膠卷滾動聲音和倒放的人聲雜訊成為整部影片不間斷的背景音,而其形成的機械音律幾乎像時鐘滴答聲,在信件敘事的歷史長軸之外,給予觀眾一個現今的時間,一個林欣怡作為創作者嘗試回應、重書、與再造歷史的動作時間,一個膠卷「放映」的聲音。有趣的是,配合膠卷滾動聲,畫面中不時穿插膠卷播映的畫面,放大而幾乎失焦的膠卷,可見其上刮痕與雜質,強調了膠卷放映的可能造成之「毀損」,每滾動播放一次,物質都將有損、改變,直指歷史再現、再放送潛在的傷害。而那些倒放至人耳無以辨別的人聲雜訊,就像那些再演繹施水環動作、再現獄中環境畫面的悖論,聲音的扭曲和無以辨析質疑了歷史之真實。

除此之外,片中敲打的聲響震耳,呈現了這第六十九封信書寫過程的手工創造與建構,更強調了它的「發聲」。前十幾封信的呈現,在影片中以浮水字烙於畫面上,卻捨棄了常用的畫外音讀信效果,而僅上了字幕。不同於它們,林欣怡敲打而創造的第六十九封信,聲聲鏗鏘重響。而延伸前段所提及的膠卷性質,在膠卷上進行手工作業,除了是創造,同時也是破壞;敲打除了是增加,同時也是削落。因此我們再次問,後人對歷史的詮釋與補充,是否也是破壞與修改?

《第六十九信》多層次的聲音包含:受難者家屬的紀實錄音、倒放的敘述人聲、膠卷滾動聲音、以及敲打膠卷的創作聲音。這些層次分別指向了人面對歷史的不同階段姿態——紀錄、還原、放送、以及再創造。它們彷彿乘載了影人高度的自覺,以及對歷史和相關創作的反思。身為作者或觀眾,我們接收了哪層面的聲音放送?我們以何種姿態面對歷史?——均是《第六十九信》在我們耳中一片層疊的混亂中激起的反省之聲。

圖片來源:《第六十九信》劇照

以影像和媒材混合,呈現那段無人的真空

聲音之外,《第六十九信》的影像畫面則透過微觀物品與空間空景,刻意建構幾乎「無人」的歷史時空,幾乎如同五零年代發生的槍決案,「真空」的人聲、人的面容,以及身分。大多歷史紀錄片嘗試透過訪談事件相關人物,重現或靠近一段歷史,但如果這些人再也無法替自己發聲,或是再也沒有人說得清這段歷史時,創作者該如何面對與接近之?《第六十九信》捨棄了剪不斷理還亂的歷史事件說明,以影像語言和媒材混合創作的方式,恰恰呈現出那段歷史的「真空性」,彷彿告訴觀眾,我們永遠不可能以今姿還原歷史,但如何以雙手觸碰(片中多處拍即手工、物品質地),如何在現在的時空書寫(第六十九信)與發聲(多層次的聲音),才是最重要的問題。

圖片來源:《第六十九信》(2016)

本文經由Catherine授權轉載,原篇名為〈敲打歷史:《第六十九信》填補白色恐怖真空的多元媒材創造〉

實習編輯:振威
核稿編輯:Xenia

- Supported by Google Adsense -

Most Popular

More from Author

斷捨離的居家法則:極簡不是空,而是對生活和自己溫柔

有沒有想過,為何我們擁有的物品那麼多,生活卻沒有比較輕鬆?買了那麼多號稱方便的物品,可家裡卻越住越不方便呢?物品越多,並一定讓人感覺越幸福。如果想要改變這一切,或許我們可以從「少物」開始。

Tiffany私宅臉部保養:從察言觀色的好櫃姐,到細心創業的工作室老闆

Tiffany在成立自己的美容工作室To Tiffany前,曾更換過好幾次工作。這些工作的領域各不相同,她卻在輾轉中悟出了屬於自己的創業心法。

Sony攝影大賽冠軍是AI創作?我們該如何定義原創

Sony攝影大賽公佈了2023年度的獲獎名單,但一名獲獎者竟在頒獎現場當眾揭露自己的作品是由AI所創作的,並拒絕領獎,以要求大家正視AI對攝影創作的衝擊。

温咖啡老闆温秉錞,用幽默咖啡語錄將溫暖泡在咖啡裡

温咖啡是一家坐落在台北市松山區的咖啡館,以每日一句的咖啡杯語錄為其特色,句子詼諧的風格往往會使人們不禁會心一笑。而温老闆温秉錞則以咖啡師的身份承諾,雖然以語錄為特點,但他在咖啡本身的投入絕對不少於語錄。

- Supported by Google adsense -

More Articles

謝馥如諮商師:結婚不是人生的必修課,婚姻不該是關係間的枷鎖

婚不婚看個人,結婚與否各有不同說詞與見解,當你質疑人類為何要結婚?又存在著為何不結婚?這情感層面的拉扯是正常自然的,因為你是情感的動物,過不了情字這條路。

【集眾人之力的年末盛典:社區共好的「鬆勢三日節」12月揭開序幕】

彰化社頭,這個台灣的織襪之鄉,一場由地方青年發起的盛會【鬆勢三日節】即將於年末拉開帷幕。這是一場結合傳統產業、社區共造、品牌經營的匯集之地,各式各樣的想像在這裡發生,共同要為社頭這個地方繪出一段充滿活力的週末。

雲玩家、雲讀者、雲觀眾,到底有沒有資格發表意見?

雲玩家讓人詬病的原因就在沒明明沒有接觸過遊戲,僅僅是透過影片、實況和評論就上網與其他人討論或是發表意見。 用一句簡單的話來說就是「不懂裝懂」

走出翻拍即崩壞的魔咒,《航海王》真人版的不俗表現與未來發展

動畫《航海王》是許多人的童年記憶,觀眾們喜歡草帽小子一夥人的性格,也對他們在偉大航道的冒險感到熱血沸騰。而當作者尾田榮一郎宣佈要真人化時,許多人不免擔心會崩壞,不過如今卻似乎繳出不錯的成績。

AI翻譯當道:有了科技與人工智慧,我們還需要學英文嗎?

在AI還不風行的時代,翻譯是一項有系統的專業,學會第二外語對於探索世界如虎添翼。然而當科技發展至人類能不透過學習,僅操作即時翻譯AI就能使用第二外語時,則挑戰了學習本身的核心價值。

承載故事的人-劉冠廷:Be water 像水一樣清澈,有無限的可塑性

劉冠廷,以《你的婚姻不是你的婚姻-聖筊》入圍第58屆金鐘獎男主角獎,而近年來在台灣掀起一波「冠廷宇宙」使大家漸漸看見他背後的努力與對於演戲的每一分執著,他是一個承載故事的人,像水一樣,有無限的可塑性。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宮崎駿用一部《蒼鷺與少年》走遍我們的人生

「這是最後一部」在2013年時曾經表示自己不再投入長篇動畫的宮崎駿宣言,在後期被打破最後一步的發言,又開始製作新動畫。 而這次在2023年耗費多時完成的動畫作品,其風格和劇情的安排卻呈現兩極化的結果。

出道30年,從電視明星變為網路紅人之路:斯斯感冒膠囊御用明星「羅時豐」

你聽過「感冒用斯斯~咳嗽用斯斯~」的廣告嗎?在電視中唱著廣告歌曲的羅時豐出道時是台語歌手,卻不甘於被標籤定義,54歲的他現在甚至經營起Youtube,成功迎來演藝事業第二春。

連小勞勃道尼都認證,用瓦楞紙做出鋼鐵人的藝術家鍾凱翔

紙雕藝術家鍾凱翔從喜愛昆蟲的孩童時期開始,便以紙材探索創作,還成功做出1:1等比例的鋼鐵人模型。儘管受到質疑,他始終忠於自我,不曾改變作品的風格,而這份堅持不成功吸引了小勞勃道尼,也吸引了世界。
Total
0
Share